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继上世纪宜州刘三姐山歌被搬上舞台银幕、本世纪那坡黑衣壮“尼的呀”民歌闪亮登场蜚声世界之后,平果壮族嘹歌又以其传世的原生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内涵的百科性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平果壮族嘹歌分为《日歌》、《夜歌》和《散歌》三大部分。不言而喻,《日歌》即白天唱的歌;《夜歌》即晚上唱的歌;《散歌》是男女双方对唱《日歌》或《夜歌》过程中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插唱调趣的歌。一般来说,这些“散歌”篇幅都较短。计有《入寨歌》、《天旱歌》、《丰收歌》、《时辰歌》等十余首。《日歌》由《三月歌》和《日歌》两部长歌组成;《夜歌》由《大路歌》、《贼歌》、《建房歌》三部长歌组成。
平果壮族嘹歌,内容异常丰富。举凡当地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民情世俗,农耕工艺,恋情婚嫁等,歌中均有包涵,被专家们誉为壮族的“百科全书”。它对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建筑学、农耕学等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五部长歌的内容分别是:《三月歌》是《日歌》首唱之歌,也是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唱的歌,亦即初恋之歌;《日歌》是一部追求婚姻自主、向封建包办婚姻宣战的赞歌;《贼歌》描写一对刚刚结婚不久的青年夫妇,不料风云突变,男主人公不幸被土司官征兵去打仗,美好、宁静的家庭由此破灭;《建房歌》是一部专门介绍壮族建筑干栏式房屋的长歌。
平果壮族嘹歌的形式为五言四句式。五言四句这种形式流行地区最广。可以说,我区大部分壮族聚居县和民族杂居县都流行。它是壮族民歌中最初出现,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它的称谓也比较一致,几乎都称为“欢”。上林、忻城、来宾、宾阳等几个县称为“句欢”。平果县称为“旬欢”。它的音调以押脚腰韵为主,亦可押脚头、脚脚韵,分上下两联,句与句之间环环相扣,一首一首独立存在,有完整或基本完整的意思。每句歌句的头一个字称“头”,最后一字称“脚”或“尾”。
平果壮族嘹歌是原生态民歌,由于区域不同,人们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不同,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哈嘹、嘶咯嘹、的客嘹、那海嘹、长嘹和酒嘹等6种各具特色的曲调。
平果壮族嘹歌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壮族民歌的原生态文化、根性文化。在嘹歌传唱地区,未婚青年多抄唱《夜歌》,已婚青年则多抄唱《日歌》。多数古唱本只记有男歌,没有女歌。在壮族地区,巫师统称“十么”,男性叫“师公”,女性叫“巫婆”,平果壮族嘹歌从巫调派生出来,又向“文歌”及“汉歌”演变。平果壮族嘹歌中“今晚什么晚?”“今日什么日?”“今年什么年?”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方面与《越人歌》相似。平果壮族嘹歌分布区域与行政建制范围相一致。平果壮族嘹歌歌圩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平果壮族嘹歌是壮族汉化刘三姐民歌的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