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称历史悠久,意为“耕耘者”,是达斡尔人的自称,最早见于元末明初。《蒙古源流》中提到的一个部落名称——“达奇鄂尔”据考就是“达斡尔”的汉文译写形式。清康熙初年,出现了“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达虎里”、“达呼尔”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达斡尔人至今还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独特的民族歌舞,喜爱打曲棍球 (达斡尔语叫“贝阔”) ,擅长制作桦树皮和柳编工艺品。烤烟和狍皮靴子的制作技术水平很高。达斡尔族过去主要信仰萨满教,少数信仰喇嘛教。对关帝的信仰崇拜在达斡尔族中也很普遍。
地处北方边睡的达翰尔民族,长期以来极少有关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文献 记述。悠久的历史文化历程,只能通过本族群众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口头作 品才得以广泛和生动的体现。解放后,民族事务委员会,民间文艺工作者进 行了积极的挖掘和抢救工作,再现了黑龙江省达翰尔族长篇讲唱文学——“乌 钦”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内涵。
“乌钦”,是达翰尔族民间吟诵体的叙事长诗。它比一般的民歌更讲究 格律,衬词带有规律性,篇幅长达上千行,最长的超过万行。它广泛、深刻 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达翰尔族劳动生产、社会生活、巡防守边、反抗斗争等 历史内容。其吟诵的音调平缓、富于叙事性,多用四胡“化昌子”伴奏。伴 奏的曲调除简短的序曲、尾声之外,多配合叙述故事,时而激昂豪迈,时而 缓慢柔和,时而低沉悲壮。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少郎与岱夫》、《西小姐》、《莫日根与狐狸》、《四季怀念家乡》等。经过整理后发表的 5 部《少郎与岱夫》,以长篇的叙 事形式、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故事情节,再现了近代民族英雄人物少郎 和岱夫兄弟二人,为抗击财主和军阀的剥削、压迫,愤然起义,持久战斗和 殊死抗争的壮举。讲唱扣人心弦,感人至深。《西小姐》讲述的是一个继母 虐待女儿终遭报应的生活故事,表达了达翰尔族纯朴善良的伦理道德观念。《莫日根与狐俚》、《四季怀念家乡》则反映了达翰尔旅狩猎生产和戌边生活中的自豪和思乡的情感。
勤劳、智慧的达翰尔族在艰苦的生产和生活中。用歌声来表达他们复杂 的思想感情。“扎恩达勒”民歌咏唱,就是这辽阔草原和千里沃野上的“天 籁之声”。
“扎恩达勒”是达翰尔族传统的高腔民歌形式。有“讷耶”、“尼耶” 等固定的衬词。歌词的内容以歌唱劳动生产、生活情趣、爱情婚姻为主,有 时可以即兴填唱。如狩猎歌、农耕歌、放鹰歌、捕鱼歌、放排歌、采集歌等 都是劳动之歌,它们伴随辛勤劳作的达翰尔人,抒发着劳动的热情;歌唱美 好生活的“扎思达勒”有四季歌、摇篮曲、思乡歌及打趣歌等;情歌则以不 同情感发展阶段的心境描述表达恋人倾心仰慕、热烈求情、深深相爱、誓死 不渝、离别相思、失恋愁绪等复杂的感情世界。
“扎恩达勒”旱年多在野外放声歌唱,所以曲调豪放、悠扬、高亢,节 奏自由,同时又不乏委婉、柔和、多变的音韵,加上颤音的独特艺术表现力, 给人一种酣畅的美感享受。
当你来到嫩江平原的达翰尔人家时,一定不要忘记跟他们学唱抒情民歌 “扎恩达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