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视《天下父母》3月24日(星期六)22:56播出
3月25日(星期日)16:40重播
世界上最年少的华人女状元汪晓宇:从自闭到驾机飞翔
常见各种媒体上炒高考状元:省级状元、全国状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单科状元,不一而足。前不久,记者访问了一位世界状元。
而且是女状元。
汪晓宇1985年生于宁波。5岁时随父母定居澳大利亚。18岁中学毕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举办的年度IB(国际高考),在全世界6万多优秀考生中,夺得世界冠军,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最年少的IB华人女状元。
读大学后,19岁获得澳大利亚全国优秀学生奖。20岁获得居住维多利亚州的优秀学生社会服务奖,并被学校破格选为助教。21岁获得了“澳洲杰出青年”称号,并被推选为澳洲维多利亚地区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席。
如此优秀的人才,是不是从小就特别出色呢?恰恰相反,汪晓宇小时候有严重的自闭倾向。特别是刚到澳大利亚时,与当地学校格格不入,根本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那么,她是如何从自卑走向自信、又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呢?
小时候被小朋友打不敢逃跑
到澳国第一天上厕所受难为
汪晓宇小时候不像别的婴儿那样活泼,不哭、不笑、不闹,怕见生人,特别文静老实。爸爸妈妈工作都非常忙,汪晓宇两岁就被送进幼儿园。她常常抱着一个布娃娃,从上午一直坐到下午两三点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玩。班里小朋友多,老师也不在意,反而觉得她特别好管理。但爸爸妈妈很担心,每次到幼儿园接她,总是看到别的孩子都在快乐地玩闹,自己的女儿却孤零零地呆在一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在幼儿园不合群,在家也很“怯场”,表弟来了,两个人玩不了多久,表弟就“欺负”她。为锻炼女儿,爸爸汪正亮“怂恿”女儿:“你可以自卫啊,他打你,你就推他嘛!”正说着呢,小表弟又追过来打她了,爸爸见她还是不敢动手,急了,就小声提示:你推他呀!女儿把身子躲在爸爸身后,小声对爸爸说:“你推、你推。”弄得爸爸哭笑不得。表弟见状,更加“变本加厉”,“啪啪啪”打得更加用力,而女儿连逃都不敢,就呆在那儿,任凭表弟的小拳头落下。
后来汪正亮与妻子到澳大利亚留学,女儿就留在国内。三年学成后,他们既可以选择在澳国定居,也可以回国发展。按他们夫妻的学历,回国可以找到非常好的工作,待遇会很优厚。可是想到女儿是那样的自闭,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将来很可能不适应。而澳大利亚的环境相对宽松,让女儿到这边来,也许更有利于女儿的成长。于是,他们毅然决定,放弃回国,而是把女儿接到澳大利亚。
这年,汪晓宇5岁。
团圆是幸福的。三年不见,女儿虽然长高了不少,可怕见生人、不爱交往的毛病一点儿也没变,甚至比过去还有些增加,整天要求回中国与姥姥玩儿。这令汪正亮和妻子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心。澳大利亚小学生入学早,过了不久,汪晓宇就入学了。刚刚在澳大利亚找到工作,努力打拼中的汪正亮夫妇没有太多的时间照料女儿,只是抽出三天时间,教女儿最基本的英语。其中,教的最多是“上厕所”。直到女儿流利出说出这个词,汪正亮才放心地把女儿送进学校。
可是,偏偏就是因为上厕所,第一天就出了大问题。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陌生的语言,让本来就心怀疑虑的汪晓宇更加紧张。突然一阵内急,她想小便。可是手举起来,词却忘了。只好又把手放下,硬憋着。老师见她浑身发抖,脸色苍白,问她怎么了,她却无法表达。老师也慌了。情急之下,老师忽然想起五年级有个中国籍的学生,就飞快地把那个孩子找来,这才弄明白问题所在。在全班同学惊诧的注视下,那个五年级的学生带领汪晓宇飞快地跑向厕所。
汪正亮听说后,哭笑不得,只好又把“上厕所”的英语反复教女儿。
第二天上课时,汪晓宇又一次内急,可是,今天早上来学校的路上还复习过的那个词,又不翼而飞了!这可怎么办?好在她急中生智,反正已经知道厕所在哪儿了,自己跑去不就得了?于是她也不打报告,起身就往厕所跑。老师一愣,赶紧叫一个学生跟着她,待明白这个中国女孩是去了厕所,不禁哈哈大笑。
也许,长这么大,这是汪晓宇第一次自作主张!
由于语言不通,她坐在教室里如听天书,老师讲的是什么,她一句也听不懂!
期末,班主任给汪晓宇写下这样的评语:一年来,该懂的东西她都不懂,她也不和别人交往,是不是心理和智力上有问题?建议父母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并进行智力测试。
于是,汪正亮就带女儿看医生。专科医生对汪晓宇测试后说:她智力没有问题,但是心理压力太大。
汪正亮突然想到爱因斯坦,好像小学五年级以前,老师也曾误认为爱因斯坦有问题。他对医生说:我的女儿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和爱因斯坦一样?
医生听罢,哈哈大笑:有你这样对孩子这么自信的爸爸,你的孩子肯定没问题!他叮嘱汪正亮,多与女儿沟通,是减轻女儿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
两个男人一见如故,紧紧握手告别。
爸爸每天与女儿谈一个半小时
一台电脑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
带领女儿回到家,汪正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女儿之所以有自闭倾向、心理压力大,与自己关爱不够有直接关系。女儿小时候,自己忙于工作和筹备出国读书,关心不够,后来自己与妻子先后出国,更是把女儿扔在国内。接女儿到澳大利亚后,自己与妻子又忙着打工、赚钱,把她扔给学校,平时也顾不上问一下女儿在学校的情况,还以为女儿在学校一切都正常呢!
那么,如何进行补救呢?汪正亮想,既然是沟通不够,就要在沟通上下功夫。于是他决定,不论多忙,每天与女儿交谈至少一个半小时!由于实在太忙,这个时间大部分是在吃晚饭的时候。交谈的内容主要是女儿一天的活动,上了什么课、课间做什么、同学说什么、老师说什么、她与同学们是怎么玩儿的、有什么开心的事。无论事情多么琐碎,也不论女儿讲得多么凌乱,汪正亮都认真听,并适时插话加以评论。渐渐地,女儿话越来越多,也条理多了。
对于汪晓宇来说,父亲能认真地听她说话,本身就是一件很令她感动的事。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重视她,没有人认真听她说话,她总是有一种失落感,感到自己像不存在一样。而现在,在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父亲每天都认真地倾听她说话,并帮她解决一些问题,就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有一种成就感和被关爱的感觉。
每天与女儿交谈一个半小时,并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从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尽管女儿已经是大学生,但只要有机会,父女之间就会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如果以女儿考上大学为止,那至少是12年,1.5乘365再乘12,共约7000个小时。这7000个小时的交谈,是汪晓宇走出自闭、找回自信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说,爸爸每天与她交谈一个半小时是一个开始,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过程,那么家中买回电脑则可以说是晓宇从自卑、自闭到自信的转折点。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