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华姐”笑靥背后有辛酸,更有坚强的打工救母感人故事
陈沛 文
2006年度中华小姐的比赛正在进行中。作为2005年度的亚军、香港凤凰卫视《健康新概念》主持人杨爽应邀担当中国内地赛区决赛的评委。借此机会,笔者在北京采访她。亮丽、阳光、谈笑自如的她令笔者回忆起一年前她在大赛中的出色表现。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她的妈妈王秀兰。她比女儿要矮一些。杨爽说妈妈是因为生病,“连个子都变矮了”。“其实妈妈很漂亮,没生病时比现在还要漂亮。”她再三强调说。
谈起女儿,王秀兰非常自豪: “就算她不是‘华姐’,也始终是我的骄傲。”
杨爽3岁时,流泪唱《血染的风采》
17岁勤工俭学挣到第一笔1000元钱
今年22岁的杨爽是重庆人。她从小聪明,活泼开朗,爱唱爱跳,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和开心果。她3岁那年,有一天父母工作的矿区有文艺演出。当舞台上演唱《血染的风采》时,只有三岁的小杨爽竟然站在椅子上跟着唱起来,唱着唱着还流起了眼泪。她甜美的嗓音和投入的演唱压过了台上的演员,周围的观众都转过身来为她鼓掌。杨爽的父母亲不明白,一个3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如此深刻理解歌词意思,情感如此投入。
随后,杨爽做的另一件事,令母亲说起来至今还流泪。
王秀兰说,那天半夜她突然肚子痛。她没在意。早晨她带着女儿到了父母亲家,肚子还是痛,于是她就带着女儿到了镇上的医院。一检查,是阑尾炎!需要到中心医院动手术。此时,王秀兰痛得已经不能动了,医生也不让她走动。那时王秀兰没有手机,父母亲家也还没安电话,无奈,她只好叫杨爽赶紧去叫舅舅来送她。这段大人快走也得十几分钟的路,不知三岁的杨爽是怎么走回姥姥的,她对着舅舅焦急地说:“舅舅!妈妈痛!好痛!要送大医院!”
杨爽4岁时,父亲杨家其带她到北碚一朋友家玩,朋友家里有一台很时尚的电子琴,4岁的杨爽被这架电子琴深深吸引。离开时,杨爽三步一回头,恋恋不舍。杨父看透了女儿的心思,想起杨爽唱《血染的风采》的事,他一狠心,花了28元为她买了台塑料电子琴。为此,全家人半个月没吃肉。尽管这台琴根本不能与朋友家的那台琴相比,小杨爽还是如获至宝,每天都要弹上很久,连睡觉也抱着。不到半年,塑料电子琴被她弹坏。小杨爽伤心了很久。
王秀兰和杨家其都是南桐矿业公司普通工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双双下岗。生活的窘迫也加剧了感情的不和。杨爽10岁时,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婚姻。为了安慰女儿,办好离婚证后,他们带杨爽去相馆照了张全家福。杨爽爱母亲也爱父亲,她把这张照片视若珍宝:“这是我最珍贵的记忆,比任何颁奖照片都重要。”
对于父母的离异,杨爽表现得十分坚强和懂事。杨家其曾感慨地说:“爽儿以前什么都不会做,我和她妈离婚后,爽儿一夜间成了大人。家务事她抢着做。爽儿从未埋怨过我们,她总是说,我和她妈妈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是在假装坚强,暗地里不知哭了多少回。因为无助,只想快点长大。”说起那段灰色的记忆,杨爽语气沉重,“此事对我伤害很大,但也让我迅速成长,学会了独立。”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实现自立,初中毕业后杨爽没有考高中而是选择了读幼师。因为幼师属师范系列,不但不收学费,还有生活补贴。从读幼师起,杨爽再没向父母亲要过一分钱,而是通过勤工俭学实现了自立。包括她后来上大学,不但学费和生活费全靠自己打工解决,每月还分别寄钱给爸爸、妈妈和姥姥,补贴他们的生活。
杨爽赚到第一笔钱是1000元,那时她17岁。读幼师的她每个周末到重庆市少儿活动中心“梦梦欢乐城”去,组织家长和孩子做游戏。拿到第一笔钱时的开心,是她永远不能忘怀的。
王秀兰:“我不能倒下,因为女儿离不开我”
当妈妈奇迹般出院时,杨爽却大哭了一场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