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岁末,在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中迅猛崛起的陕西电视台发出倡议:“终结地方性的春节联欢晚会”!如平静的池塘投下一块巨石,业内外哗然。
万众瞩目中,陕台推出了一台特别节目——《朝阳行动•和灾区群众一起过大年》。大年初一,他们将演播场搬进了在2003年特大洪水中失去了家园的灾民帐篷,率先拿出20万元,为4户最困难的灾民盖了新房。
由此,陕西电视台以慈善为核心的新型春节特别节目《朝阳行动》拉开了深情的大幕。接连的几年时间里,陕西台精心策划,不断完善,《朝阳行动》不但形成了“聚合社会善举、温暖弱势群体”的新的过年形式,而且给古老的“年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2006年的《朝阳行动》是《捐助贫困学生----“百颗心•十个梦”慈善嘉年华》。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100名山区贫困学生走进节目现场,讲述他们艰难求学的故事,稚嫩的声音,辛酸的故事,一次次撞击着人性柔软的神经,市民们、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不但资助了节目现场的100名孩子,还解决了400多个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费用。节目的高潮出现在100名西安城里人家将孩子们接回家,一起热热闹闹的过大年。分别时大人们依依不舍、孩子们嚎啕大哭,连主持人也潸然泪下。那个春节,格外感动。
2007年的《朝阳行动》是《和母亲一起过年----“春晖慈母心”》。节目甄选了100位母亲来到现场,除夕夜摆出百家年夜盛宴,母亲穿上鲜艳的唐装,“讲那过去的事情”,“百善孝为先”,古老的美德在这里被演绎的宏大淋漓,感人至深。那个春节,格外深情。
2008年的《朝阳行动》是《水窖寄深情》,编导的目光这一次凝注于榆林白于山区缺水的群众。这片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许多群众连起码的饮水都无法保证。温家宝总理为此做过专门的批示,省委书记赵乐际也做过实地的考察,是“水”将上上下下的心揪成了一团,连成了一片。刚刚进入腊月,陕西台的编导和记者就兵分多路,北上南下,寻找能够打动人的故事和慈善明星,联系踊跃奉献爱心的企业和单位,征求观众对节目的希望和建议,电视短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立体高速的运转起来。他们表示,这一次的目标是,通过《朝阳行动》让白于老区人民全部喝上甘甜的自来水。这个春节,将让人格外的向往。
就这样,每年关注一类弱势群体,每年更新一次表现形式。在《陕西电视台》倾心的雕塑和打造下,古老的春节走出了“阖家团圆”的小圈子,突破了“年文化”中单一的“快乐”追求,爱心善举像涓涓细流归大海,在电视荧屏上汇聚成大爱、博爱,滚滚涌向那些“被年冷落”的地方。
不能说这已经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新年文化”模式,但是它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推助作用,显然弥足珍贵。
陕西电视台植根于古老的黄土地,浓烈的文化情结和人本意识在他们的传播理念中一以贯之。十年前的“穿越贫困”;还有“让爱温暖这片热土——为佛坪人民重建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不充满着“文化映照下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商业意识、娱乐快感让媒介癫狂的今天,陕西台却在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的凝思中,将“人文天下”作为自己最高的传播理念,《朝阳行动》就是对这一理念的庄严践行。这与其说是一种差异竞争的战略胸怀,毋宁说是长期以来文化积淀下的水到渠成。
《朝阳行动》在现实的重大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解决了多少人的生存压力、燃眉之急,更在于有力的向社会昭示:当慈善成为当前化解社会矛盾,消除贫富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时,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组织实施形式!
作为一家省级强势媒体,《朝阳行动》面对这种现实,没有怨天尤人,冷眼旁观,而是踊跃起身,充当了发起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每到年末岁尾,陕西台都要调集精兵强将,利用专业化的编采队伍和策划人员,搜索社会、关注民生,为善举的实施提供信息,铺路架桥,沟通需求,形成互动,精心搭建起一个“唤醒春风无限”的爱心平台。通过4年的精心策划和运作,《朝阳行动》已经成为一个亮丽的慈善品牌,电视台也成为陕西慈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超级推动人。
也许,通过这种仪式,慈善才可能在更大的群体里受到激发,从而固化为古老的春节的一种新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