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炉的《2008中国网民婚恋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男性总数高于女性,可是似乎现实生活中的“剩女”总是多于“剩男”,为“嫁女儿”操心的父母也更多。俗话说“女大当嫁”,可为何现实中“剩女”总是多于“剩男”?这个现象或许可以从那些“剩女”的心理、行为方式、以及适婚年龄中找到答案。
交际面窄,没时间恋爱
《2008中国网民婚恋调查报告》显示,问及为何至今还是单身,绝大多数女性认为主要是交际面窄,忙碌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她们没有时间谈恋爱、认识异性朋友,在这些被调查者中,超过75%的网民认为是交际面太窄导致单身,而列在第二位的原因是忙于事业、没时间与他人交往。
陆小姐是一所中学的老师,眼看着年纪已经过了30岁,却仍然是待字闺中。她告诉记者,她来自东北,虽然模样是比较普通的那种,但是自己觉得应该属于很内秀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她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没房子,就住集体宿舍,一日三餐,大部分就在食堂解决。工作也是每天忙忙碌碌,让她投入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当然她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得到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可能是工作涉及面窄的原因,眼瞅着年龄看长,孤独落寞和家人催婚的压力弄得她心力交瘁。
常听身边人四处打听:“你手里有没有合适的单身汉,我这儿有好几个优秀女孩呢?”听听,现在的世道变了,男人都不着急,反倒是优秀的女孩子开始上火了。她们年龄在30岁左右,有稳定的工作,在这个城市拿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薪水,大部分是事业上的“潜力股”。遗憾的是,这个部落的人群工作时间都偏长,往往在加班中浪费与异性接触的大好时光。光阴荏苒,使得她们逐渐加入了城市中的“剩女”族群。
| |
宁缺毋滥,继续寻觅
林小姐硕士毕业,现供职于一家外企,工作很忙但很如意,每月薪资丰厚,各方面条件应该说响当当的。这些年,她也希望能早点找到她的另一半,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相亲中,却没有见到中意的男孩。她说:“我喜欢有素质有活力的男孩,家庭条件要好,工作也要差不多。父母逼婚的话总在耳边想起,可是我觉得,宁缺毋滥,找不到满意的,我还要继续寻觅。”
像林小姐这样一群“从小优秀到大”的女人。在社会闯荡几年后,以其学识、智慧为自己谋得了一席之地,可以从容地面对生存压力,不用倚仗他人。
这种条件好的“剩女”常常有这样的心态,觉得自己很不错,所以在择偶时也比较挑剔,除了要求个子比自己高,收入比自己多,年龄比自己大,学历不比自己低的硬条件之外,还要温柔体贴,最好能做家务,是个懂生活的精致男人。她们寻找另一半时,讲求心灵的契合,要求对方知书达礼,温柔善解人意,还要在教育背景上与自己相差无几。这样的结果是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本应“吸取教训”,可是,她们反而要求得更严,更加“精挑细选”,虽然她们的要求看上去也很现实,但事实上她们把爱情和婚姻过分理想化,最后让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她们对婚姻的神圣性看得更重,坚持“无爱不婚”的信念,绝不肯将就。
“宁缺毋滥”的择偶心态其实也不能说错,但是由于太过理性或者片面,往往让自己在认识上有所偏颇,最后无奈成为优质“剩女”。
对婚姻心存恐惧
小薇说她曾有过一次失败的恋爱。那次挫折在她的心灵上投下一个大大的阴影,久久不能散去。她的男友是大学同学,可以说是知根知底。曾经两情相悦、海誓山盟的他们,谁也没有料到会走到分手这一步。她说:“我之所以选择独身,是因为现在的人太难琢磨了,一个个现实得不得了。你想想,我和男友那么牢固的感情基础都能毁于一旦,更甭说去找别人了。而且,都说女人结婚是为有一种保障,这种保障无非是经济和孩子。但是现代女性在经济上已经完全能够独立,而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已被现在的年轻人所否定,婚姻的目的还剩下什么呢?既然这样,独身岂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吗?”
像小薇这样的“剩女”情况就是如此,她们可能是由于过去经历的影响,对婚姻存在恐惧心理,于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封闭在过去的情况,“心甘情愿”成为了不婚一族。
年龄是她们的敌人
除了工作忙、没时间、要求高、对婚姻心存恐惧以外,年龄也是女人最大的“敌人”,《2008中国网民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的适婚年龄通常比男性短。工作和生活成本等因素造成男性宜婚年龄推迟,致使男女对结婚期望差距较大,也是造成“剩女”这一现象的原因。
调查显示,男性与女性择偶范围不同,适龄婚配的男性可选择范围远远大于女性,因此造成女性过剩,年龄对女性太“残酷”了:女性的结婚机会从25岁起逐年递减。65%的男士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对象是25岁至28岁的女性,从28岁起,她们的结婚机会就直线下降,女性30岁的时候,有25.5%的男士认为还能勉强娶她,女性35岁的时候,仅有12.5%的男士能够接受。而男性的年龄危机就要少多了,即使到35岁,仍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愿意嫁给他,甚至40岁的“不惑男士”,还有15.2%的女子来选择他。
其次,女性的适婚年龄通常比男性要短,参与《2008中国网民婚恋调查报告》研究的婚恋心理专家姜乾金教授说,比如同样25岁,男性可以选择从二十到二十五六的女孩子,但25岁的女子很难去接受20岁的男孩。而且由于近年来一些老少配婚恋的增多,男人选择的范围更大了,选择比自己小二三十岁、甚至是孙辈的婚姻时有发生。而女人受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只向上找,找年龄、薪水、身高全部高于自己的异性,挑选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小。“大都市婚龄女性多于男性,这是客观原因。”在中国,男性已经比女性多出7000万。面对这样的数字,大家总觉得女性婚嫁轻而易举。“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一份人口调查报告:“中国城市中,越是大都市,25~35岁之间的男女比例,女性越多于男性!”中国偏高的出生性别比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在农村比较典型。由此看来,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剩男”多,而城市现状是女多男少。北京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剩女”占到了60%以上。因此,女性受到的婚姻压力更大,现实中也多是为“嫁女儿”而操心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