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网站搜狐视频
搜狐视频 > 山东新闻中心 > 山东卫视专区 > 特色栏目

《青未了》第一集:文明之树长青:内陆与海洋

  天尽头。这里,是远古山东从内陆走向大海的终点。

  泰山极顶。这里,是远古山东从地面走向天空的顶点。

  山海苍茫,山海相依。

  九曲百转的黄河,在这里奔流入海,传递着来自黄土高原和中州大地的信息。

  大海深沉的蔚蓝和高原厚重的金黄,把这山海交融的土地共同染成了一片葱郁的青绿。

  至少四十万年以前,文明的帷幕就在这海岱之间徐徐拉开。

  我们不知道,是哪一位先民,在原来栖息的树下,第一次留下了属于人类的足迹。但我们知道,这一步一经迈出,就再也没有返回原地。

  我们不知道,是哪一位先民,在藏身的洞穴里,第一次敲打出了文明的星星之火。但我们知道,这把火一经燃起,就再也不曾停息。

  山东沂源。骑子鞍山。一条普通的山谷。

  二十七年前的一个发现,震动了中国的考古学界。

  1981年9月18日,沂源县文物普查小组的几名工作人员,在骑子鞍山山根的一处洞口,有了惊人的发现。

  (采访:徐淑彬 临沂市博物馆馆员)

  太阳出来一会儿,我们就挖出那么一个圆圆的一个像骨头,把土清完了一看,就是人的那么一块头顶骨。

  (采访:吕遵鄂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

  就是这么一块,一块顶骨,这也是山东省出土最早的人类化石。

  解说:

  出土的骨骼特征被证明与北京猿人接近,两块眉骨分属于一男一女,生活在距今40万年以前。

  从那时起,山东的远古人类开始把自己的印痕刻满这山海之间的每一寸土地。

  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山东都有大量的历史遗存,用丰富而精美的地下出土向后人证明着自己漫长而艰辛的崛起。

  然而,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这是一段被后人低估和误解的文明。

  山东土著居民最早的名称是“夷”,或许因为处于中原地区的东方,也被称作“东夷”。在悠远漫长的时间里,这个族群留给人们的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东夷”曾和“西戎”、“北狄”、“南蛮”并列,被认为是落后、野蛮的边缘文明。就连产生于东夷之地的儒家学派也在自己的典籍《礼记》中这样记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使这种传统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

  1929年,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最早的古城遗址开始浮出历史的地表。

  在这里,人们由散落在地的陶片发现了古城墙的遗迹。这座古城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一个代表当时中国大陆最高发展水平的文明形态逐步显现。

  (采访:刘庆柱 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这个中国史前,就是研究有文字以前的历史,或者说夏商周以前,出现国家以前,到底什么样子?我们说三皇五帝呀,说这些东西呀,但是实际上呢,开始进行这些工作的起点,第一步是在山东,就是城子崖。

  解说:

  20世纪初,国际上的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由西方传入的,就连国内学者也怀疑夏商的真实存在。

  (采访:张学海 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

  二十年代,这一个中国文化“西来说”几乎成了定论了。

  【字幕:中国考古的奠基者李济、殷墟第一次发掘的主持者董作宾】

  解说:

  1930年,中国最早的一批考古学家汇聚在城子崖,开始中国人自己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史前发掘。出土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黑陶。

  (采访:严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这跟仰韶那个彩陶完全不是一个样,那个是红陶上面画花儿,这个是黑陶,什么花儿也没有,黢黑黢黑的,但是工艺上呢,比那个还好,又薄嘛,非常薄,做的很好。所以这显然是两种文化,龙山文化绝对不会是什么西来的,也不可是在东来,是吧,那绝对不会从别的地方来,那是中国的土生土长的一个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就觉得我们在这儿找到了中国文化的源头。

  解说:

  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4000多年前的文化遗存,被考古学家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文化发展阶段。

  (采访:刘庆柱 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城市概念呢?城是政治中心,城不是居民点儿。现在考古学界他对这个龙山文化进入文明时代,大部分人都不怀疑。社会已经分层了,已经开始至少文明的曙光了。

  解说:

  专家们认为,龙山文化可能处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后期,也就是尧舜时期。在这段被压在最底层的城墙中,似乎可以触摸到,那个传说中王的时代……

  (镜头:城墙、火把、手、精美的黑陶)

  (镜头:制陶工厂的一组纪实,蛋壳陶)

  解说:

  现在龙山镇有很多陶艺厂,出产大量黑陶工艺品,但有一种古老的工艺至今仍是普通工匠难以启及的。

  蛋壳陶,黑陶中的极品,也是龙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它的诸多工艺,至今让人叹为观止。

  (采访:严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厚度是多少?0.5毫米,最薄的地方是0.3毫米,就这么厚,那个直径达到差不多20厘米,高差不多20厘米的一个杯子只有49克重,不到一两重,它还有一定的强度,这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个在全国来讲只有山东有,没有别的地方有。

  (镜头:一组古拙的泥人制陶影像)

  解说:

  城子崖首次发掘后,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学者们的面前。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源自哪里。有人说,它来自中原的仰韶文化,也有人说,它是自成一脉。这些黑陶的制作者们究竟是从哪里掌握这种高超的技艺?答案仍然埋藏在历史和大地的深处。

  1959年,纵贯中国东部的铁路大动脉津浦铁路复线工程开工。铁路的建设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工作不仅开启了中国铁路新的历史,更为中国远古文明的再认识和再发现提供了意外契机。

  工程进行到山东泰安境内的大汶口时,一个巨大的古墓葬群逐步被发掘出来。墓中的出土文物,无论数量还是珍贵程度,在当时的中国考古发现中都堪称一流。

  (采访:刘庆柱 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挖完龙山压着谁了,就是大汶口了大汶口文化的重要,重要就在于找到了龙山文化是从哪儿来的。

  解说:

  大汶口文化遗址包含的文化地层资料竟达七层之多,涵盖了上自北辛文化,下至龙山文化,前后长达3000年的文明积淀。

  历史的碎片终究会被慢慢地拼合。一个远古文明的轮廓渐渐清晰,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重新向后人显现。这一文明从产生之日起就从未中断,并不断自主发展、逐步丰富。

  (采访:刘庆柱 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我觉得大汶口发展的进程是相当,社会形态、那社会进步程度是相当高的,从它的墓葬啊,从它的贫富分化程度啊,制度对后来的影响啊。

  (采访:严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东夷文化,东夷的人、东夷的族,是最早与华夏族接触的,我们从它的史前文化里看,比如说早的不说,像大汶口文化,像龙山文化,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跟中原龙山文化来两项比较,实际上它有很多方面还超过中原的。

  【字幕】

  后李文化距今 北辛文化 距今

  大汶口文化 距今 龙山文化 距今

  岳石文化距今

  黑场

  解说:

  这是山东沂南的一座汉代古墓。在墓中的汉画像石上,有一幅画的内容是仓颉造字。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四只眼睛的仓颉是亦真亦幻、地位独特的人物。他奉黄帝之命创造了文字。传说“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掌握文字与否,是人类历史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至今还有许多西方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真正的文明史只能从甲骨文开始出现的殷商时代算起。他们最根本也是唯一的论据就是在殷商之前的中国还没有文字。

  在山东地区的考古发现,打破了西方学者武断的结论。

  这个符号,反复在山东及周边地区的考古中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个符号,已经超越了具体的历史时空,具有了文字的性质和功能,是比甲骨文更古老的图像文字。

  (采访:李学勤 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不但是在大汶口文化里面有这样的符号,而且就是在这个山东以南,江苏,一直到浙江,江苏南部到浙江北部的良渚文化里头也有这个类似的符号,有的跟这个大汶口符号一模一样。那么这样子说起来的话,我们就看到类似的这种陶器符号,它会在不同的这个地区,甚至于不同的文化里出现,那么这样子,它最有力的一个解释,就是一种原始的文字。

  解说:

  1992年,山东大学考古队在山东邹平的发现,又一次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现存最早文字的关注和讨论。这一片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片上,有十一个我们至今无法解读的符号。

  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就是文字。

  (采访:李学勤 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是一个用右手的人刻的,运笔我们都能…在放大镜下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呢,他是这样一行一行写下来,完全是后来的文字符号。

  (采访:栾丰实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你比如说社会考古所的这个冯时先生,他就认为可能是一个彝族的一个文字,彝族的文字,李学勤先生也考释这个文字,像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考释这个文字,他认为是,他当是是一封信,给这个在外面作战的人的一封信。

  (镜头:神秘的符号)

  解说:

  这些文字的含意是什么?他们与后来的汉字又是什么关系?这一切,仍是未解之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山东的远古居民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发明并运用文字的人群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仓颉在传说中是东夷人。

  黑场

  解说:

  一个曾经处于领先地位的文明,为何会逐渐淡出历史的记载?甚至被认为是蛮夷的文化,隐藏在时间背后的历史和传说,隐约透露着信息。

  可以这样想象,遥远的上古时代,在今天中国的大地上,有着多个独立发展的部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有的逐渐强大、有的日益衰落。这其中,夏族与夷族是两个最强大的部落,他们在不断的交往和征战中走向融合。

  (采访:栾丰实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三十年代我们有一个著名的学者,也是我们山东的一个学者吧,叫傅斯年,我们知道,他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叫夷夏东西说,夏在西,夷在东,夷夏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边主导了中国早期历史的政治。

  解说: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古代山东居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并不像过去人们的理解,仿佛只是中华文明曙光边缘的一抹朝霞。实际上,山东地区和中原、长江三角洲等地一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采访:李学勤 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有一个很大的一个观点的进步,或者说是变革,这就是说我们要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我们这个灿烂的、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多民族、多地区共同缔造,

  (采访:栾丰实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诸子百家里边儒学为什么出现在东方?墨子为什么出现在东方?就是因为它几千年的、五六千年的、非常发达的、非常进步的、先进的东夷文化这个土地、这个根基、这个基础哺乳起来的。

  (采访:刘庆柱 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这点可以肯定,以夏商周开始的这个中国以后的文化,尤其到秦汉以后,山东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是任何一个地区任何这个地方文化都不能代替的,这个不能平起平坐,我想它是有历史渊源的。

  (镜头:城墙前的火把、交织着河水、文物)

  解说:

  在族群和文化的融合中,遥远的东夷部族是否就这样消失了呢?

  (采访:严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他的子孙后代还是在。怎么说他的子孙后代还在?在三十年代的时候,那个当时山东有一位很有名的考古学家这个叫做吴金鼎,他曾经这个做一个人的体质的研究,发现大体上是跟津浦线,这个从天津到南京的这条铁路,津浦线以东的人,跟津浦线以西的人不一样,以东的人个子比较大,比较高,以西的人个子比较小,这个我们现在不叫山东大汉嘛,山东人他就个比较大,你再往前一点,比如说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这个男人的这个骨骼,他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七二,这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的人的男子的平均身高是一米六八,山东人就是比中原的人高,这就是说山东人,现代的山东人实际上还主要是东夷后裔,夷啊在说文解字里面就讲,夷是从弓、从大,东方之人也。

  (镜头:“夷”字)

  解说:(航拍泰山)

  古代东夷人的活动地带,从现存的记载来看,似乎从来不是跨文化区域的政治中心。但是,它似乎对所有的远古和上古居民保持着强大的、远远超乎政治的吸引力。尤其是这片土地的中心----泰山。

  (采访:汤贵仁 泰山学院教授)

  我们一见泰山,就是稳如泰山,它是一种标志,一种魁梧的、伟大的、壮气的一种象征,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渊源流长的、任何人也割不断的一个历史崇拜,

  解说:

  《史记》的封禅书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子的一段话:“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接下来,他列举了一连串远古帝王的姓名: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个名单简直是上古著名帝王之大成。

  登泰山,仿佛是中国古人共同的心结。对于泰山的崇拜,无论是帝王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知识阶层,还是贩夫走卒,概莫能外,几乎是举国一致的集体信仰。

  (采访:周郢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研究员)

  所以它往往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泰山能上能通天,下连接地。所以古代帝王在泰山之巅,筑坛可以祭天,在泰山下面的小山筑坛以祭地,就是封禅大典。

  (镜头:雄壮与虔诚的封禅情景再现,古代封禅者字幕)

  解说:

  对泰山的崇拜,以及希望通过泰山实现与上天的沟通,是自然与历史双重作用的结果。泰山已经溶入了一个民族的悲欢,成为一个民族品格的象征。

  (采访:汤贵仁 泰山学院教授)

  《孟子》里边吧,“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他说泰山很重,你挟不动,你提不动,你任何人的本事也提不动。所以这个《司马迁》里面讲,这个人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那中国人很重视生死问题啊,人的死对中国人来说很看重的一个问题,他说人要死,死的要像泰山一样重。

  (采访:杨辛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顾问)

  过去张岱年先生,著名的哲学家,他就谈,他说刚健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我觉得泰山就是体现了这一点,这种精神在我们时代是特别需要。联合国来评价泰山的时候,当时考察能不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那当然就提到这个问题,就是泰山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上头,就这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这个民族的这个特点了,那是对全人类做了重要贡献。

  (镜头:泰山)

  黑场

  解说:

  这是一份发掘报告。1960年,山东胶州三里河发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鱼骨和鱼鳞堆积。经过现代科技的鉴定,这些鱼骨和鱼鳞全部来自海洋鱼类。其中,有种梭鱼行动非常迅速,而蓝点马鲛是离海岸较远的鱼种。当时的渔民如何能抓住这类鱼种,他们把谜题留给了今天的人们。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东夷人先天就具有滨海文化的气息。他们敢于更远地离开陆地,走向大海深处,这种以海为生的原始部落在中华文明圈中并不多见。

  蓬莱,古登州港。在两千多年前,这里是隋代、唐代初年与日本交流的主要港口。在这里,我们是否能找到山东上古居民更早的渡海证据呢?

  (采访:刘庆柱 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发现的情况来说,海上的交往很早已经有了,不是徐福,应该比徐福更早,徐福不过是个传说。但是能早到什么时候?是早到新石器、龙山时期、还是早到岳石时期、还是早到大汶口时期,这个不好说。

  解说:

  胶东半岛向北一百多公里就是辽东半岛,跨过这段天堑般的海峡,山东远古居民是否到达过那里,并留下自己的印记呢?

  (采访:严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辽东半岛它原来的文化,我们把它叫做一种筒形罐的文化,就是一个直筒筒,一个平底。山东半岛的这个陶器就很复杂,两个完全不一样嘛,(在山东半岛)它进来了几个,我们就看到了。这个然后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这套东西它基本上都过去了。那个海底下就有陶器,怎么会有这个情况呢?它一定是当时的这个船失事了,翻船了。

  解说:(镜头字幕:海下考古文物)

  这说明,跨海文化交流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而且胶东半岛对辽东半岛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大海在古代并不是把山东先民同外界隔离开来的屏障,而是把他们同更广阔的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桥梁。

  (采访:严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也就是说山东半岛的人到辽东半岛去了,反过来在山半岛看不到辽东半岛的东西,辽东半岛的人,没有到山东半岛来,这个海上交通的它的一个方向是由南向北,这就是很清楚,由南向北。那么以后辽东半岛再跟通过鸭绿江口,再迁到朝鲜,再迁到日本,这个朝鲜的文化的发展,日本的文化的发展与这条通道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这海洋文化,如果说对海外有强大的影响,第一个就是通过这条路。

  解说:

  显然,山东在中国古代被视为通过大海走向更遥远空间的理想出发地。中华民族关于海洋的想象大多同山东有关。

  【字幕:海市蜃楼】

  (镜头:蓬莱海市)

  解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四次东巡,三次来到山东,他派出的徐福,也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渡海远航。渡海,是中国古人持久的想象。到后来,“八仙过海”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动人的传说之一,也由此在神话传统之外,开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仙话”传统。

  (同期:画家 丁万里画海)

  每次来大浪的时候我都要到海边,画到激情的时候就。。。。。。

  (镜头:水墨的激流、大浪,同时响起岚山号子、大海)

  解说:

  山与海,共同筑就了山东文化历史的舞台。

  山与海,共同铸就了山东历史文化的基因。

  山,尤其是有着特殊地位的泰山,不仅是雄与高,更多的是稳与重。

  海,不仅是阔与大,更多的是变与通。

  厚重,稳健,珍视传统;

  变通,开放,善于吸纳;

  山东文化从源头上就具有这双重性质。这也注定了它将在后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最终成为这一伟大文明的主体。

(责任编辑:陆曼)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