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病人去看病,有3个被误诊,这是全国第三届误诊学与医疗技术研讨会透露的数字。我国目前30%左右的临床误诊率,足以让就医者胆颤心惊。
以正品价格买回劣质冰箱,顾客除了经济上受些损失、招来一时烦恼外,倒不会有性命之虞。求医看病则不同,花了钱却没能得到恰当的治疗,轻则延误病情,重则性命不保。
买回劣质冰箱的顾客尚可要求商家赔偿损失,被误诊的患者却少有机会讨回个满意的说法,因为负责鉴定的专家们多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里人”,总要给同行留个面子,最终只好让不通医术的患者“哑巴吃黄连”。正是这样的“行业自护”,使得医患纠纷成为令百姓切齿的一个话题。
医疗技术的提高固然需要探索的过程,但是,总想拿“医疗技术水平所限”的挡箭牌推卸误诊责任,就有几分居心叵测了。除了个别疑难杂症,许多疾病如能早期得以正确诊断,目前的医疗水平完全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就连医疗界内的人士也承认,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减少误诊的重要保障。
对造假者,法律的利剑不留情面;对误诊者,更不能令人命关天的责任人逍遥事外。制定误诊标准绝非为难医生,而是敦促他们更加恪尽职守,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与损失。何况,倘若这一标准能够得到认真执行,也会大大提高医生的职业威望,令纯洁的“白衣天使”长留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