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春节前南方雨雪天气导致的春运混乱之局,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网民“扔砖”要求几大部门道歉,其中一个就是气象局。日前,当记者就此问题提问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时,原本语气轻柔的他提高八度音调反问记者:“春运混乱为什么要气象局道歉?这要说明白,为什么要气象局道歉?”(《新快报》3月7日)
很显然,郑局长几乎是出离愤怒了。之所以如此,想来不外乎如下几个原因:其一,春运混乱的直接责任应由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部门来担负,与气象局关系不大;其二,天气预报受制于科学技术力量的掣肘,非气象局所能改变。所谓“从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你让我要提前多少天预测?”;其三,气象局已经竭尽全力,本不该苛责。所谓“我们对(今年南方雨雪天气)每个过程还是做出了准确的预报的”。有了以上三点,也就难怪郑局长面对网友们的“不满”,大感委屈、心意难平了。
但话说回来,网友们“不满”,以至强烈要求国家气象局“道歉”的声音也绝非胡搅蛮缠之辞。“由于气象局的晚报造成救灾行动被延误,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难道气象局不应该向全国人民道歉吗?”而且“如果一个国家气象局连一周的趋势都说不清,还要气象局有什么用?政府怎么依靠气象预报来决策和部署工作?”如果剔除其中情绪化的因素,我们必须承认,网友们的问责不无道理。这样的声音,本不应被忽视,更不能被埋没。
站在一个公平和客观的立场上,应该说,国家气象局确实有委屈的理由,而网友们也实在有指责和不满的权利。问题的关键显然在于,国家气象局作为国家公共职能部门对待民间舆论的态度:是剑拔弩张地对抗,横眉冷对、拒绝道歉;还是善待舆情、从谏如流,在对话中寻找共识?
在我看来,国家气象局在此事上应有“道歉”的雅量。不管怎样,国家气象局在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作为并非滴水不漏、毫无指摘之处,面对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仅一句轻飘飘的“对雪灾估计不足”既难以与其重大责任对等,也必然会引起公众反感,公开表达歉意是必不可少的担当。退而言之,国家气象局作为公共部门,即使面对公众“苛责”,亦应不失风度。众所周知,在雪灾期间,温总理视差长沙火车站时第一句话就是向乘客表达歉意。如果按照郑局长的逻辑,雪灾跟温总理又能有多大关系呢?而温总理之所以如此,首先当然是一种礼貌,更重要的则是作为国家总理当仁不让的姿态表达。国家气象局的“道歉”也应作如是观。
在公共生活中,舆论与政府部门立场相左总是难免的。到底谁对谁错,有时候似乎也一言难尽。此时,最紧要的或许不是非要辩明是非,而是双方的心态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心态。如若政府部门都能涵养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由对抗走向谅解,由激烈走向温和,相信很多问题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复杂缠绕,难以妥善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