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灾区当志愿者!”自从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报热线电话上反映这种诉求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语气焦急、热情,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殷切关怀,着实感动着记者。
可在记者与他们接下来的交谈过程中,一些人对志愿者的具体工作、对灾区人民的具体需要等知之甚少,这不禁让记者感到十分遗憾。
上周五,家住乌鲁木齐市的王女士打来电话说,她想去灾区当志愿者,可是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报名。在随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王女士并没有什么救灾所需的专业特长,她只是在哪个电视台看到了灾区招募志愿者的新闻,由于当时没有记下联系方式,就想到了本报新闻热线,认为同属媒体的我们应该知道。
5月27日,《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非专业志愿者别来四川》的文章,这是一名四川网民的呼吁:“如果不是灾区急需的专业医护、搜救人员、地震专家、建筑专家、水文专家,就不要来四川。请一定明白,你们是来做什么的,一定要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充分的估计牞要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乍一看,着实让不少志愿者或是想去当志愿者的人心头一凉,但仔细分析,也不无道理。
的确,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面前,为了身陷险境的同胞们,这么多有志之士愿意冒着危险前往灾区,我们应感到高兴与欣慰。但另一方面,抗震救灾是一项宏大而且专业的工作,它除了需要热情之外,更需要的是专业的救援知识和工具。因而,如果志愿者没有认识到灾区人民真正需要什么,没有想清楚自己能为灾区做什么,仅凭满腔的热忱自然是不够的。
为了引导广大志愿者有序并有效地参与到灾区的救灾工作当中,5月21日,全国抗震救灾志愿者热线正式开通,接受社会各界有爱心、有能力、有特长的志愿者报名,将根据灾区实际情况,组织志愿者分批前往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灾区重建家园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十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志愿者更是不可或缺。想当志愿者的人们,请你们继续保持一颗火热的心,努力锻炼自己冷静的头脑和专业的本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下,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做一个真正有准备、能帮上忙的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