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活动中,出现了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作为学校领导的赵坤明副校长竟然对负责捐款的老师说,他没有钱,不捐。负责捐款的老师希望他能慎重地考虑一下,怕他的做法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他的态度依然非常强硬,一分也没有。学校的员工和学员得知了他的做法后,都议论纷纷,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摘自青岛某民办学校辞退副校长的决定
青岛一个民办学校的副校长,最近被辞退了,按照校方的说法,辞退是因为他拒绝参加给汶川地震捐款。学校辞退决定的照片被发到了网上,大篇幅抨击该副校长有钱打车上下班、请客吃饭,却“没有任何的爱心和同情心”给灾区捐款。此事在网上引发热烈争论,有人认为这个拒捐的副校长简直就是“山东范跑跑”,辞退此举大快人心;也有人认为以如此理由辞退一个员工怎么也说不过去,捐款应是自愿,逼捐不妥。
记者调查发现,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双方甚至连是不是“辞退”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校方:“拒绝捐款造成很坏影响”
《青岛一副校长因拒不捐款被辞退》一帖最早出现在青岛新闻网的论坛里,几小时内即点击过万,后来被转到各大论坛。帖中附有一张照片,上面是6月2日发布的《青岛××外国语学校关于正式决定辞退赵坤明的决定》。
《决定》中称,该校组织了为汶川大地震的捐款活动,而此次活动中,该校副校长赵坤明竟然对负责捐款的老师说,他没有钱,不捐。面对劝说,他的态度依然非常强硬,一分也没有。学校的员工和学员得知了他的做法后,都议论纷纷,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学校主要领导找他谈话,“而赵坤明却说捐不捐款是他个人的事情,别人和单位无权干涉,态度非常强硬。”
“赵坤明作为学校的副校长,职务高,收入也比普通员工高很多,可是在关键的时刻却做出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近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马校长去加拿大的二三个星期里,赵坤明在工作方面也是非常的不负责任,经常迟到早退,而且连续旷工多日,表现出其严重的两面派作风。学校校委会经过综合考虑,一致决定,正式辞退赵坤明。”
“赵坤明是我校开办以来第一个被正式辞退的员工,这一事件证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和道德感,是不可能认真对待工作的,也是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被辞副校长:规定捐款底线引发反感
赵坤明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出现这个事情有两个态度,一是平静,二是寒心。
赵说,他事前曾三次提过辞职。因为该校校长、加拿大华人马君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跟着他一起干。共事之后发现两人一些价值观并不相同,对马的一些做法看不惯,赵认为马喜欢炒作,而他喜欢踏实干活。比如,2004年,该校在一次宣传活动中搞“炮打人民币”的噱头,把一元纸币打到空中让观众哄抢,引得很多媒体批评。但赵几次辞职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赵称,汶川地震发生当天,他一看到新闻就找了马君要求组织捐款,当时马君并没有在意。于是他自己通过其他渠道捐了两次,共计1200元。到5月21日左右,上级要求组织捐款了,学校才开始动作。他接到了一个员工的电话,声称校长规定中层以上干部每人最少捐100元。“规定”和“最少”两个词引起了他的反感。赵说,“我是个80后,也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见解,我认为不应该强制别人捐款,这是个人的事情。我捐款的时候他在干什么?校长是想用员工的钱来达到他个人的目的,所以我就不捐。”
5月31日,他自己主动离职了。“我们都没有签过劳动合同,说走就走了,”赵坤明说,“所以不能说我是被辞退的。”但以他对马君的了解,马一定会想办法毁他。所以他感到很平静,但没想到马在他走后用这个话题来炒作,而是对一个与他共事几年有感情的员工,所以赵感到寒心。“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也不想把事情再闹大,不过,我问心无愧。”
校长:拒捐说明没有爱心
马君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赵坤明很多说法都是不切实的。正式劳动合同是签过的,可以拿出来给大家看。没给赵办社保是因为其关系在就读的大学里转不出来,这个赵也是明知的。另外,在事发前几天,他们还在一起开会研究工作,准备委派赵到一家新办的分校出任校长。赵没有提出过辞职。
马说,“捐款的事儿我交代给员工去办就没管了,没强制过要捐多少。10块20块都是个意思。但总不能一分钱都不出吧?我们就两个副校长,另一个捐2000元,这个一分钱也不出,这让我很难办。你收入4000元多块,捐一两百不过分吧?”
关于辞退的理由,马君强调,这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原来赵的表现就不好,尤其是马君在加拿大期间,考勤表可以为证,赵一个月有半个月迟到早退,按劳动纪律,早就可以开除了,因为觉得赵还是个有才的人,才一直留用。经过拒捐一事,他认为此人虽然有才,人品却不好,没有责任心和爱心,不敢用他了。所以最后校委会决定辞退他。
而一位全程采访了此事的山东电视台记者透露,他看过了那份所谓的劳动合同,只有两个人的签名,没有公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