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6月19日文章,原题:韩民族的传统婚礼是中国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中国开展大规模工作,将朝鲜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的固有传统文化指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多方关注。
与其他大多数少数民族不同,朝鲜族有母国———朝鲜和韩国。朝鲜族在中国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在母国也同样存在。
大部分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朝鲜族传统文化都可以看作是韩民族的文化原形:农乐舞、荡秋千、鹤舞、朝鲜族传统婚礼和传统服饰等。此外,吉林省和延边自治州还将扇子舞、回婚礼等与母国传统文化同根的朝鲜族传统文化指定为省级或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11月,与中国端午节内容完全不同的韩国江陵端午祭被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部分媒体和学者称“韩国在抢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同时认为“该事件让中国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受此刺激,中国将此前并不重视的端午、中秋和清明节指定为法定假日。
迄今为止,每年一个国家仅可以为本国一个项目申遗,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第二次会议的结果,今后中国或韩国可以无限制进行非物质遗产申请。
文化财产厅在接受采访时表明了正式立场,称“中国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后,是否申遗是由50多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决定事项”。
首尔大学教授权庆洙教授说:“首先要对现状加以纵向和横向判断,把握整体走向,不能盲目地感情用事,这个问题有必要沉着讨论,不宜过度声张。”
此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应该尊重中国保护国内多民族文化的努力,但如果带有某种政治意图,就要加以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