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作为历届奥运(搜吧)会的“门面”而倍受关注和期待。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后,原本就众说纷纭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猜想:是否会有抗震救灾元素?它们将会以怎样的方式体现?
灾难发生后,中国民众就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增加抗震救灾元素的希望,并提出各种设想:一是由灾区孩子点燃圣火;二是增加吊唁环节,比如默哀;三是增加体现“抗震救灾精神”的节目;四是在适当场合出现有代表性的“灾区面孔”。
在这些设想中,引发最多热议、也最受推崇的是由篮球(搜吧)明星姚明(搜吧)托举“敬礼娃娃”郎铮点燃圣火的设想。支持者认为:这一构想是“灾区儿童在巨人肩上”的直接体现,寓示着灾区人民有强大的后盾;点燃圣火,则是点燃新生的希望和激情。
这个创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既寓意深远,又不需要对开幕式整体方案大动干戈,而且操作难度不大。但开幕式的点火方式和最后一棒火炬手,历来是各届奥运会的最高“机密”,因此对于观众而言,在奥运会开幕前,这一构想都只能停留在“猜想”的层面。
第二种构想,记者认为可能性不大。首先,汶川大地震虽然举世震惊,但毕竟是中国的灾难,而奥运会是一次世界盛会。而为祭奠亡灵、告慰生者,中国政府首次为普通百姓设立哀悼日、降半旗,已以一个国家的最高规格吊唁;其次,抗震救灾行动的重心早已转向灾后安置和重建,现在更需要的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再者,奥运会开幕式历来都是一次文化盛宴和欢乐聚会,吊唁活动恐与其一贯轻松、祥和的氛围不符。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方案的确定,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筹备和策划,在一层层报批后,于去年底转入排练阶段。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距北京奥运会开幕不足三个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不可能再对开幕式方案进行大的调整,因此,即使在北京奥运会上有体现“抗震救灾精神”的节目,也只会是在原有节目或段落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体现其寓意,或者选择个别相对易于调整的歌曲。
至于开幕式上的“灾区面孔”,则很有可能出现。至于他们是出现在舞台上还是看台上,则有待于一个月后揭晓。
因为未知,所以猜想;因为猜想,所以期盼——八月八日晚八时的“鸟巢”,世界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