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些地理知识的人,都肯定知道,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这本身就意味着,世界上是不可能有什么再比秦岭与淮河这两个符号,更有资格来充当中国南北分界的标志了。
不过,江苏淮安已经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并且,以一个地球状的标志物向世人宣告,那就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8月28日《扬子晚报》)
除了江苏淮安,还有河南信阳、安徽蚌埠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因为这些地方都觉得自己最具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典型性、代表性,纷纷参与到一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拼抢中。比如,安徽蚌埠早在两年前就由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设计了“南北分界线”的标志雕塑。
看来,中国南北地理标志这个被各地争抢的文化符号,是注定要让许多人陷入文化迷乱中去了。本来很明晰的中国南北分界线,根本就不应该被哪个省哪个地区所垄断的,它是自然的、地理的概念,它是一个包涵极大的地理区域。现在,一些城市不惜花费巨资来凭空生造出不同的“标志物”,这种行为又怎么可能赋含应有的地理文化元素,承载着相关地理文明的传承呢?
争建南北分界线标志,说到底,也不过是在利益冲动与政绩诱导之下的一种文化迷失罢了。仅仅出于经济利益的视角,而忽略诸如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厚影响,注定将陷于非理性的短视之中。我不知道安徽蚌埠那个“南北分界线”雕塑能传播什么地理文化,能拉动怎样的旅游经济,看到它,我想到的只是这个怪异雕塑又花了老百姓多少血汗钱。
寄望于凭空生造出一个文化符号,就能提高旅游经济收入,就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这其实反映出城市管理者与经营者的浮躁心态。忽视真正文化属性与经济规律的盲目追名逐利行为,最终只会制造出所谓的“发展幻象”,还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很多闹心的事。这里得提醒孩子们在回答什么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一定不能说是淮安的那个“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