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上大学,家长该不该陪送?送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溺爱”?不送,就显示“90后”们自立了?昨天,华东师范大学在寄发的录取通知书中夹带了一份由校学生会发出的倡议书——“希望新生自己来校报到”。这引来了沪上许多教育界人士与家长们的热议。
高校 报到盼安静有序
“家长蜂拥送孩子进大学,看似‘病因’出在高校,实际上‘病根’还是在基础教育。”宝山区通河中学校长马俊说,中小学纷纷开展素质教育,但在细节处往往露出了“马脚”——许多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还十分薄弱。长年带教高三毕业班的孙老师对学生很有感情,几乎每年都会有考进大学的学生请他陪同前往报到,他也可借机看着教过的学生结伴跨进大学校门。但孙老师说:“松江大学城的地方算大了吧,但每到新生报到日,宽阔的马路仍十分拥堵,要靠值勤民警和保安不停地疏导车辆。”孙老师分析,华东师大提出“家长不送孩子”的倡议,可能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以此考验和培养大学新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二是使新生报到工作能获得一个相对安静和有序的氛围。
舆论 多理解送子家长
虽然华东师范大学是沪上第一所发起此类倡议的高校,但对要不要送考入大学的孩子去报到的议论却由来已久。2002年9月8日,时值武汉科技学院新生集中报到。该校在报名点设铁门,进出需经两名保安的检查。新生报到必须亲自持通知书和有关证件只身进校,家长一律被劝阻在门外。去年,送孩子的父母露宿清华大学足球场及周围门廊走道上的照片被“晒”到网上后,立即引来阵阵唏嘘声,有关送孩子上大学的利弊之争不绝于耳。有意思的是,在舆论纷争中,对送子上学家长给予理解、宽容,乃至表示“自己也会同样如此”的观点稍稍占了上风。不少家长认为,只送这一次,并不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以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而且,这是父母表达亲情的一种方法,更多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灵的慰藉。复旦大学一位学生就说:“上大学去报名时,我和老爸一起去的,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中学 自理要从小培养
马俊校长说,大学新生的独立与自理能力有所欠缺,或许与我们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包得过多有关,毕竟无论是中小学老师还是家长,真正对孩子进行独立生活能力训练的并不多。据悉,今年通河中学将在高一新生报到时,将送孩子进校园的家长劝阻在教室门外,由新生独自到指定教室完成填表、交费、验证和注册等一系列事项。
虹口区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奕望说,独生子女考上大学毕竟是家庭里的一件大事情,送送孩子上学的心情十分自然,高校“一刀切”不让家长相送的做法并不可取,特别是考上外地高校后家长去实地了解一下孩子将要开始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也是父母在尽一份责任。当然,对于进校后的许多报到事宜,家长不必过分插手或代劳,可以做些提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逐渐学会独立应付生活,善于待人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