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残奥会赛事过半,北京单双号限行措施的截止日——9月20日越来越近。许多人关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畅快交通、清新空气以后如何延续?
各大网站等纷纷展开调查,单双号该不该长期限行?网民各执己见,交锋激烈。
“城市交通涉及许多因素,缓解拥堵的关键是‘对症下药’。”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认为,如果只盯着小汽车,过多纠缠“限行”,容易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
他端起茶杯:“假设杯子漏水,怎么解决?先判断原因,是水太多还是杯子有洞?如果简单地减少杯中水,不去堵洞,杯子仍将漏水,结果是杯子丧失了盛水的功能。”
限行的效果如何
为兑现“绿色奥运”承诺,北京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单双号限行是其中重要的一帖“药”。
限行从今年7月20日至9月20日。8月23日,奥运会闭幕前一天,北京市政府公布,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全部达标,道路交通改善,市区主干道车流量比限行前下降21%,车速比限行前提高约27%。
环境和交通改善,北京市民最有发言权。许多人觉得,空气质量有变化,经常天高气爽,比以前雾蒙蒙的好多了;道路通畅了,在公交车上花的时间,比以前减少三分之一。
“到目前为止,这帖‘药’确有疗效,但讨论该不该长期‘服用’之前,绝不能忽视奥运会的特殊性——意义重大、时间较短。”杨晓光分析,因为重要,大家都支持,愿意配合;因为时间短,副作用不会很快凸显。
“单双号限行是短期措施,目前只能算有效的‘镇痛剂’,而不是‘长效药’,仅靠它,断不了病根。”杨晓光认为,如果长期服用“镇痛剂”,不但可能消耗不必要的高成本,还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他最担心的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延误“治病”。
“镇痛剂”有点贵
外企职员白萍家住闵行区,工作在静安区,如果依靠现有公共交通,必须公交车换轨道交通,两头各走十几分钟,上下班来回至少3个小时,且车费不少。工作不到一年,她忍无可忍,加入买车一族。
在北京、上海等地,不少人和白萍一样,把私家车当作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单双号限行后,他们怎么办?白萍说,可能咬咬牙,再买一辆车。在北京,不到2个月,已有少数车主扛不住了,打算到二手车市场淘一辆旧车。
觉得“镇痛剂”贵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国家。
近日,在北京的一次单双号限行讨论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提出,一旦长期实施限行,首先要解决赔偿问题,因为侵犯了公民的基本财产权。这个观点得到不少专家赞同——私家车主没有无偿占用道路公共资源,买车时已缴了车辆购置税、消费税,每年还缴纳养路费和车船使用税等,这些都是城市道路建设费用的重要来源。他们应该有权正常用车。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山鹰则担心,长期限行后,公务车数量会翻番。
他假设北京有100万辆公车,以每辆车20万元计算,一旦翻番,国家财政和北京市财政将会多支出2000亿元。这还没算扩建车库、买保险等养车成本。
吃“药”有副作用
单双号限行,目的是限制车流量。奥运期间,空气清新,天空蔚蓝,环境变美了;车流减少,道路通畅,拥堵变少了。因此很多人觉得,限行有功劳,应该长期坚持。
“在短期内,限行有助改善交通和环境,但时间一长,助力可能变阻力。”杨晓光认为,城市交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限行只适用于非常时期。一旦变成常态,会有负面效果。
很多人担心,限行常态化后,道路起初较畅通,但好景不长,平衡容易被打破——小汽车功能减半,公交又帮不上忙,许多个“白萍”无奈之下,会掏钱再买车;道路畅通会刺激更多人买车,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可能不出3年,拥堵又将卷土重来;因刺激而增加的车辆,停车也是大难题。每天限行的一半汽车,将停满城市的大街小巷。
最极端的后果可能是:开车上街,到处都像“蜗牛爬”;走路出门,小区停满“汽车阵”。长期服用“镇痛剂”,结果却导致病情加重,越来越痛。到那时,还有多少人关心蓝天白云、空气清新?
还有一个副作用,私车被限后,很多人不愿像白萍那样买第二辆车,只好重回公交怀抱。如果不重视发展公共交通,只寄希望于“限”,很可能造成公交网络不堪重负。
关键是发展公交
杨晓光强调,单双号限行只是奥运期间多项措施之一,绝非“唯一”。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轨交延时、加长加密;增加公交运力,加车辆、车次;增建公交专用道……这些大力度的“公交优先”措施,对改善交通和环境,更重要。
“改善交通拥堵,限制车流量只是救急,关键要推进城市功能布局、调整交通结构、提高公交运输能力、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把私家车的需求转移到公共交通上。”杨晓光说,“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是核心,是‘长效药’。如果把注意力全集中在‘镇痛剂’上,容易延误‘治疗’,最后病入膏肓。”
杨晓光认为,公交优先不是公交车优先,而是乘坐公交车的人优先。“公共交通不是‘低收入者专用’,应该成为公众出行的首选,是所有人的公交。公共交通设施应舒适、人性化,服务要便捷、准点。”他指出,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普遍存在行驶缓慢、车辆拥挤、准点率低、车况欠佳、服务质量和舒适、便利性较差等问题。目前上海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轨道交通等方式)比例约30%,伦敦、纽约为70%,东京是87%,香港达92%。
“公交优先,不等于简单地‘限制小汽车’,应更多关注自身发展,构建占道面积少、运量大、方便、快捷的新型公交运送模式。未来车轮上的幸福生活,要靠公共交通拉动,而不是靠小汽车牵引。”
焦点关注上海世博会公交优先,不会单双号限行
今年初,市领导指出,上海应全面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
根据“公交优先”原则,《上海市2007-2009年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已编制出炉。
上海市将投资1100多亿元,建设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等基础设施。
“发展公交,必须长期坚持。”杨晓光分析,“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6个月,时间跨度比北京奥运会长,客流也不像奥运会那么集中,不适合单双号限行;而且到那时,上海公共交通网络将有较大改善,不必采取不恰当的措施。”
根据规划,到2010年,上海的轨道交通里程将超过400公里,站点达到280个,占公交客运量比重将达到30%。公交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客运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将超过33%。力争建成300公里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公交车时速在15公里以上,准点率达到90%。新增公交停车泊位3500个。计划实现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中心城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在一小时内完成;郊区新城一次乘车进入轨道交通网络;新市镇与所属中心村之间一次乘车到达。
焦点链接国外大城市如何“公交优先”?
首尔公交车开在路中央
在韩国首尔,有8条主干道设有公交专用道,总长达73.5公里。首尔公交专用道设在路中央,沿线的公交站点也设在路中间。首尔建成这种公交专用道后,“信号优先、逆行优先、左转优先”的操作性更强,公交车行驶速度提高18%,乘客数量增加15%-38%。
芝加哥公交到站间隔均匀
美国芝加哥的交通管理部门尝试多种方法,使公交车到站间隔更均匀。20路麦迪逊巴士试用“公共汽车跟踪器”导航装置,为乘客提供预计到达、停靠信息。全市154条线路的2000多辆公共汽车,超过半数配备“乘客人数自动计数”技术,乘客人数、出行方式都一目了然。
大阪公交结缘“百货店”
日本大阪尝试“百货商店理念”,推出一种多功能卡,用户已超过百万。除了有交通卡的功能,还可在约1.8万家商场购物时享受打折,间接减免出行费用。这种卡一举三得:乘客享受折扣;公交乘客人数大增,营运商得益;商店赚了人气,还可缩小停车场面积。
新加坡市中心收“拥挤费”
1975年6月,为限制上下班高峰的小汽车数量,新加坡将中心商业区最拥挤的地方,划作拥挤收费控制区,对早高峰的私人小汽车和出租车收费。到1989年,收费范围又扩大到晚高峰和各类汽车。收费效果明显,高峰时段出入车辆减少了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