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网站搜狐视频

视频:诸葛谜案之 贵州村民复活三国时期藤甲兵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24日14:47 | 我来说两句  | 来源:BTV-3

获取Flash播放器 to see this player.

内容介绍:

  【北京电视台 BTV-3 《魅力科学》】这是一张近期在网络上点击率极高的照片,照片中的几个人身穿藤甲,自称是三国时期藤甲兵的后裔,这让记者倍感好奇。

  第一时间记者联系上了军博李斌博士,请他来验明正身,然而李博士的答复却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李博士介绍,在军事博物馆的古代兵器展厅里,各种样式,各种材质的盔甲也不在少数,而全身披挂的藤制铠甲却从未见过。

  在李博士的印象中,纸甲记载比较明确,另外还有棉甲、锁子甲、汉代的鱼鳞甲、皮甲,但是藤甲他还真没有听说过。

  盔甲时代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那些披甲武士的传说,也只能在想象中留存。真正披盔带甲的武士,会是什么样子呢?

  记者决定按图索骥走进贵州安顺深山村寨一探究竟……

  公元225年蜀国南部相继发生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相传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采取“七擒七纵”的策略对付当地部落首领孟获。但最终,孟获请来了乌戈国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将蜀军打得溃不成军。

  传闻此甲用山间青藤做成,先用油浸泡,半年后方取出暴晒,晒干后复浸油中,如此十余遍,方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剑皆不能入。

  对此,诸葛亮设计火烧了三万藤甲军——平息叛乱。这一段情节是否可信呢?近些年,有学者考证出贵州安顺一带就是当年的古战场。如此看来,照片中那些来自贵州安顺的村民也许真的和藤甲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在安顺媒体的陪同下,乘车辗转来到了位于安顺市远郊的歪寨村,照片上的藤甲兵就出自这里。刚刚进村,记者就发现一队顶盔挂甲,全副武装的藤甲兵从深山中走了出来……

  歪寨村是布依族居住的村庄,布依族老乡为什么要穿戴藤制铠甲呢?他们到底和传说中的藤甲军有什么关联呢?

  村民韦达泽告诉记者,据老辈相传,他们的祖先到这里帮苗族孟获打仗,仗打赢了。后来被诸葛亮设计用火烧了,他们的藤甲兵全部烧光,剩下的不多,就拼命的逃到这里。

  村民韦达泽的一席话令记者震惊,莫非布依族的先辈当年真的就是穿这身藤制铠甲,帮孟获打败了诸葛亮?但,布依族没有文字,是个靠语言将历史代代相传的民族。韦先生讲述那段1700多年前的事情,是否在流传过程中被神化了呢?对于它的可信度记者又是否能找到历史的证人呢?

  史书中七擒孟获这段历史在学术界还存有争议,并且军博收藏最早的藤制盾牌也只能追溯到明代,和三国相差1000多年。于是,记者决定走访一些历史和考古学家,希望能找到关于三国时期藤甲的记载和证据……

  记者把贵州安顺歪寨村的藤甲视频传给北京多位民族历史学家,希望他们能给藤甲断代,然而一天天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专家给予答复。

  就在记者打算放弃的时候,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看到视频资料后告诉记者,假如诸葛亮当年真的和孟获的藤甲兵打过一丈,那他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诸葛亮早四五百年的秦始皇就差点被藤甲兵拖死。

  梁庭望认为藤甲兵应该存在。秦始皇为统一六国,在中原打了十年仗,其中打赵国只用了一个月,但打壮族地区打了五年才打下,当时秦始皇觉得很奇怪,秦兵很厉害,为什么迟迟拿不下壮族地区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原因。

  史料记载:秦军南征的五年里,曾经连续三年日夜不停的打游击战,军中规定三年不得卸甲。而士兵穿着的铁甲很难适应广西贵州一代的酷热高温,不少人因中暑而倒下。但岭南的少数民族,却穿着着轻便透气的藤甲与秦军周旋在深山老林中。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秦军才会在这里苦战了5年。

  上世纪在广西左江流域发现了大量的春秋战国岩画群,这个由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图形已经被众多专家认定为中国最早的藤盾牌图案。

  根据梁老推断,就算七擒孟获这段历史不存在,但藤甲在广西贵州一代出现的时间也不会晚于三国时期。而歪寨村的老人们也回忆说,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的人上山打猎为了防止虎狼偷袭,还都穿戴藤制护具,看来这些看似纤细脆弱的野生青藤,确实具有神奇的防御能力。那么,是什么手段让它们成为令蜀军胆寒的铜墙铁壁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藤甲军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但奇怪的是,在所有的史书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是历史小说的杜撰,还是被人们遗忘的一段真实故事呢?

  近日,一组照片吸引记者来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因为那里有一群布依族村民说自己就是藤甲兵的后裔,并且复原了1700年前的藤甲……在那里,记者见到了复原藤甲的组织者,歪寨村村民韦达泽。

  韦先生介绍说,复原之路其实困难重重。

  村民们没有藤甲的图纸,祖辈流传下来的藤甲也是被火烧过的残甲,村民们只能先按照残甲复制了一个,后来又根据老人们的传说,复原了可以活动的臂甲。

  不仅复原没有任何形象依据,就连传说中制作藤甲的材料也已经很少了。能够用来编藤甲的只有这种在南方漫山遍野都是的青藤。而原来的藤甲不是用这种藤编的。

  在村民家中我们见到了编织藤甲所用的——就是这些表面粗糙,韧性也不太好的藤。在记者看来,用它编出的藤甲穿在身上应该不太舒服。

  村民编织藤甲的方法和编筐是一样的原理。而编织藤甲最关键的则是大小尺寸的把握,因为尺寸小了,防护性将大打折扣;但只要稍微大一点,士兵腿脚将不能弯曲,寸步难行。

  手艺纯熟的村民两个星期就能编织一套由头盔、护肩、护胸、护臂、围裙所组成的藤甲。但村民讲,他们的祖先是决不可能穿着这样一套新编的藤甲上战场的。做完的藤甲要在生桐油里浸泡5次以上,每一次要浸泡48小时,晾晒至少也要两个月。按照歪寨村祖先的说法,如果要复制一套藤甲,两年才能出来一套。

  

  那么,这个根据传说复制的藤甲真能刀枪不入吗?记者几拳上去布依族老乡纹丝未动。记者又用石头和刀作武器攻击老乡,在藤甲的保护下老乡毫发未损。

  得知记者拿回了一块藤盾牌和头盔,北京军博的专家等不及用桐油浸泡5遍藤甲这个过程进行完就让古代的连弩和藤甲对了一次话,结果,藤甲抵挡住了弩箭的射击。

  看似脆弱的藤条为何能有如此的威力呢?这还得归功于刚刚提到的桐油,由于浸泡过桐油的藤条韧性很大,能多支弩箭卡在藤条间,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但是纸包不住火,最终如此坚固的藤甲还是无法抵挡火的攻击……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致命缺陷,才导致了藤甲在古代战场上的昙花一现。

  

  至于布依族的祖先和诸葛亮打过的那一仗,因为这个民族靠语言传承历史,因此记者最终也没能找到有力的证据加以证明,而这个问题目前在学术界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我们且不论这场仗是否打过,但从刚才的片子里就不难看出,1000多年前的广西贵州一代,应该有为数不少的人确实在使用藤制造护具,而且效果不错!

  就在录制这期节目之前,我们的记者得到了最新的消息,军事博物馆已经商定,打算永久收藏一套完整的藤制铠甲。

  

《魅力科学》视频
视频:诸葛谜案之 贵州村民复活三国时期藤甲兵①
视频:诸葛谜案之 贵州村民复活三国时期藤甲兵②
视频:诸葛谜案之 贵州村民复活三国时期藤甲兵③

(责任编辑:李西西)

查看所有评论 >>已有评论

用户:匿名发表:  隐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