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对股市、房市的影响
时寒冰
10月8日,全球降息大行动,步伐出奇的一致。
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央行纷纷减息。美联储宣布减息50个基点至1.5%,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央行宣布减息0.5%。
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也宣布降息。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全球救市大行动,显出的焦躁感,乃是基于对次债危机恶化的极度担忧。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其杠杆效应所放大的风险是足以令哪怕有胆量的人也心惊胆寒的。
因此,我更相信,这次集体行动乃是协商后的结果。中国的降息,只是一种被动的配合,是政策的局部调整,而非货币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我再次重申此前的观点,全球集体救市大行动,乃是一种集体赌博行为。一旦救市未遂,次债危机恶化,人们唯一的希望被摧毁,“次债危机——信用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进程将加快。
因此,全球集体救市大行动,乃是各国央行基于对次债危机蔓延的恐惧被迫作出的抉择。这从一个侧面也映衬出次债危机已经濒临失控边缘,在这个生死临界点上,短暂的利多因素能否延续是非常令人疑惑的。事实上,在美国降息之后,道琼斯指数仍在开盘后即下行。而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的股市则继续暴跌,这些国家的投资者已经明确给出了他们的预期——次债危机前景堪忧、更忧。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降息所产生的利好因素,应该本着理性、保守的态度去看待,谨慎对待投资决策。先保护好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次债危机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此次降息之后,开发商等楼市的既得利益者一定会弹冠相庆。
我要说的是:政府现在应该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尽快通过解决大小非抛售、停止新股发行、严惩内幕交易、取消红利税等实质性措施,稳定股市,避免股市随着次债危机的恶化进一步暴跌,引发民众资产的大幅缩水,使国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遭到摧毁。否则,出口下降,内需再不振,中国经济堪忧。
第二:应坚决阻止地方政府救助楼市的行动。
我在《次债危机:一个巨大的陷阱》一文中已经提到:“近几年,在国内,房价持续上涨,透支人民的福祉,而股市狂跌不止,一涨一跌之间,中国的中产阶层被消灭大半!无数低收入者因血汗钱打水漂而一点点丧失固有的消费能力。近几年,在国际上,油价上涨,美元贬值,又是一涨一跌之间,中国财富在浑然不觉中缩水。”
“一涨一跌”乃是金融战中的布局。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与中国房价的持续上涨,作为洗劫中国财富的战略组成部分,到现在为止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为什么要阻止房价的上涨?阻止房价上涨就是阻止摧毁中国经济的力量得逞。
应该认识到,次债危机的恶化正裸露出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2007年11月,中信证券计划和贝尔斯登结成全面战略联盟:具体是,中信证券认购贝尔斯登发行的约10亿美元可转换信托证券,获得相当于贝尔斯登总股本6%的股权,转换价格为121.33美元。而次债危机恶化后,3月14日,贝尔斯登倒闭,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换股收购贝尔斯登公司(总价约2.36亿美元),仅仅四个月的时间,贝尔斯登就从每股121.33美元缩水到了2美元。
机会都是等来的。
现在,盘踞在中国楼市中已经获取了足够暴利的热钱正在等待机会撤离,回到美国找寻更好的投资机会。中国楼市成交量的低迷阻碍了他们“功成身退”的计划,一旦推高中国房价,热钱将集中撤离,中国楼市和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9月12日,我在《鼓吹拯救楼市暗藏五大阴谋》一文中写道:伴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在近十年当中,或明或暗的外资及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楼市,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在楼市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这些外来资金无法及时变现(房地产的变现能力是非常差的),而在次债危机不断扩散,美国等西方国家企业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些已经获利丰厚的资金亟需从中国楼市撤离,以规避中国楼市即将到来的调整(他们对中国楼市泡沫的认识更透彻)。但楼市萎缩的成交量阻碍了他们的变现企图。因此,他们买通在国内的代言人、腐败官员及无良学者,欺骗决策层,一旦政府救市,楼市成交量上升,这部分急着撤离的资金将在高位迅疾变现逃离,而给中国留下一地鸡毛。越南的楼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到时候,泡沫更严重的中国楼市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而且,次债危机爆发,与楼市中严重的泡沫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继续制造泡沫,就是人为地为中国挖坟墓,而跳下去的只能是中国经济和国民的幸福。
国内的一些既得利益集团,为了一己之利,力主政府救楼市,这实际上等于帮助热钱完成最后一步战略布局,他们在有意或无意中充当着内奸的角色。中国经济绝不能丧失在这群嗜血而自私的人手中,当他们把子女和财富转移到国外,他们的内心中已经没有祖国和同胞的位置。
为了中国经济,必须坚决挤压楼市中的泡沫!
美国楼市的泡沫,已经通过金融衍生品,转嫁给了中国等冤大头,而中国的泡沫最终只能由民众来承受,因此,更应挤压楼市泡沫而不是继续制造新的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