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州省黄平县,不少中小学生在公路沿线行走时遇见车辆,都要停下脚步敬礼。此消息一出在网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敬礼本身是个文明事,可向谁敬、为谁敬、在哪敬、敬了有用没?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当地教育局:敬礼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
尽管批评和嘲讽之声盖过支持声,但黄平县教育负责人的“总结陈词”依然动听:敬礼目的首先是教育学生应把讲文明、讲礼貌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其次就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以前公路沿线上的中小学生常在公路上无序地玩耍,极具安全隐患。“推行这种礼仪后,小学生在公路上玩耍的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家长和老师们也放心多了。”该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称。而敬礼的当事人——学生则称:“入学的时候学校就要求我们这样做,都已经习惯了。”
质疑:敬礼真的有用吗?
有司机称:“孩子们敬礼,这让人很感动。每当遇见孩子们向车辆敬礼时,不仅鸣笛示意,还小心翼翼驾车。”但这仅仅是个例。
通过向车辆敬礼的这种方式教育学生讲礼貌、提高安全意识,乍一看很有道理,也很有新意。教育部门的初衷也值得肯定,但不免有些令人难以接受。教育部门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压缩孩子们的行路权以满足汽车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平等的视角考量如何各行其道。纵使能换来安全,这样的场景也不免令人唏嘘,更何况如此交换来的安全并不长久和可靠。
有礼貌并不等于谦卑,少先队队礼也换不来交通安全,面对迎面而来的车辆,孩子管好自己的双腿已然足够,剩下的还是交给交通法规以及执法部门去做吧。
中小学生在学校的是求学者,在上下学路上,那就是行路者,如果中小学生向车辆敬礼,引起了驾车人员的注意力,减少了安全隐患,那么尽可推而广之,为了减小其他行人的安全隐患,其他行路者也要对车辆敬礼才对呀。如果所有行路者都向车辆敬个礼,驾车人员一一向他们鸣笛示意,那该是怎样的情形呀?
中小学生敬礼,讲究个“礼”字,驾驶人员也不能视而不见,如果视而不见,势必打击中小学生向车辆敬礼的积极性,反过来说,驾驶人员见到学生敬礼的,开车小心翼翼地,如果看到学生没向你敬礼,你是不是就不那么小心翼翼地开车呢?如果中小学生见一辆车敬一个礼,驾驶人员见到一个学生敬礼就还一个礼,那么中小学生和驾驶人员的注意力还能集中到走路和驾车上吗?如果注意力分散,那安全隐患就不是消除了,而是增多了,一旦酿成事故,就是敬再多的礼也无济于事了。所以说就算“安全隐患消除”也是暂时的,决不是长久之计和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