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小学生向过路车辆敬礼是黄平县在2004年后推广的一种礼仪方式。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应把讲文明、讲礼貌落实在实际行动上,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汽车与学生,原本是两个不同的“礼仪”对象,在马路上相遇,可以说一个是强者,一个是弱者。那么,当强者与弱者相遇时,究竟谁更应该主动表示敬意?在笔者看来,倡导中小学生向过往汽车敬礼,创意初衷虽好,但是总体而言,一方面是礼仪错了对象;另一方面就是理念上呈现错位。
在现代社会,汽车作为强势群体,更应该尊重所有的路人,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汽车社会必须遵循的规则。而让广大中小学生向过往汽车敬礼,显然是一种错位的教育思维。不可否认,中小学生向汽车敬礼能够起到约束学生马路玩耍、提高警惕等作用,但是作为人文社会发展来说,这种行为却是弱者向强者示弱的表现,还容易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心态。
作为中小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养成文明良好的行路习惯。但是作为汽车的主人,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尊重路人的责任,广大司机们更应该主动向路边的中小学生们表示出敬意,以一颗尊重之心、一丝敬意之情来主动承担起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矛盾的责任。
近年来,全国发生多起学生上下学路上的交通事故,造成学生的伤亡。发生事故后,一些司机将责任归咎于学生在马路上行走、打闹,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些司机脑子里根本就没以学生为本的概念,没有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道路安全问题,开快车、无视周边的学生等,把自己置于学生之上,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把学生置于次要地位。
如今,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与路人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交通法规虽然对行人、机动车都作出了明确的约束,但是作为一个进步的社会,文明之程度首先表现在对人的尊重上,表现在对人的礼让上。如果我们的广大司机看到路边的学生,能够主动礼让、主动减速、主动表示敬意,这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
反之,让学生以主动向汽车敬礼来换取自己的安全,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削弱,同时也是对汽车的一种盲目尊崇,到头来,只能加剧汽车和人之间的矛盾,而不会起到化解这个矛盾的作用。
向他人敬礼是一种崇高的行为,常规而言,敬礼要分场合、分对象、分时机,不可滥用。尤其是在马路上,向汽车敬礼,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从小对汽车的畏惧,而司机也会更加自觉高人一等。因此,倡导中小学生向过往汽车敬礼是理念的错位,如果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倡导学生遇见过往汽车驻足、注目即可,没有必要再行庄重的举手礼。行举手礼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产生错位的心理,并不利于他们今后心理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