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点20分,四川省都江堰市卫生系统国际护士节纪念大会召开。
大地剧烈的震动,瞬间让都江堰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变成了片片废墟,所幸人民医院的大楼并没有倒塌。举烈震动过后,楼里的医护人员并没有选择逃生,而是奋力抢救病房里的患者。
42岁的李晓华是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老护士。5月12日那天,她所在的科室病房有七八位上了年纪的病人,在地震发生后的十几分钟里,她也不知道自己从那来的那么大力气,竟然一个人一口气背出了4位老人。
被救的人并不知道,李晓华患有很重的颈椎病。
地震发生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四楼手术室,一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正在进行……
生死关头,手术是否还能继续……
医院有四个新生婴儿,地震发生时,家人不在身边……
十几分钟内, 450多名病人被全部安全转移,病人无一伤亡。
人民医院楼下有个很大的花园叫玉垒山广场,地震发生后,这里成了避难所,也成了战地医院。短短的10几分钟过后,伤者从四面八方送来。这里,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
这几个孩子,就是被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抱出来的婴儿。他们还太小,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刚刚发生了什么,但他们的生命中从此多了一份感动。晚上六点多钟的时候,随着医院备用发电机的开启,黑暗中的恐惧被微弱的灯光一点点驱散。到了次日凌晨一点三十分左右,他们已完成了61例手术。
和人民医院相比,都江堰市中医院就没有那么幸运。汶川里氏8.0大地震的突袭,震塌了住院部,在这片废墟下,掩埋着一百多位患者和三十多名医护人员。5月13号上午,恢复通讯的第一天,废墟里突然发出短信,短信上说六名护士紧紧拥抱在一起,用六个年轻的肩膀扛住塌陷的顶棚,保护着他们的病人。然而,一天之后短信中断,白衣天使的安危,成为人们揪心的悬念。没想到,那条短信竟成了六名护士最后的绝唱。
灾难降临之后,每一位劫后余生的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的亲人,然而,在都江堰向峨乡有这样三位医务工作者,他们一直坚持在营救的第一线,人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亲人也被埋在废墟里,甚至就埋在他们眼前的废墟里。
“5•12”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通讯中断,李志远和妻子失去了联系,在读小学一年纪的儿子也被埋这片废墟中,生死未卜。就是在这巨大的担忧中,李志远在第一时间加入抗震救灾的行列。怀着同样的心情坚守在抗灾第一线的还有李志远的同事冯玉梅和曾健,他们的亲人也埋在一片废墟中,没有任何消息。
5月13号下午,李志远意外得到儿子平安的消息。在得到儿子平安后,李志远并没有在家多做停留,立即返回向峨乡投入救援工作。
李银先,绵阳市第三医院的医生,率队10次进入重灾区,连续117小时紧急救援,在世界上最简陋的手术台上履行着他的责任。血浓于水,爱重于山。当灾后医疗救援血液血浆告急的消息传来,无数人排起了献血的长队。
在四川省卫生厅的灾后医疗救援指挥部,白衣天使再次行动起来。当殷红的血液输入伤者的躯体,她们也将爱倾注给了灾区的受伤群众。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她们用行动,肩负起了白衣天使的崇高职责与神圣使命。
在四川省卫生厅的统一调度指挥下,距灾情发生仅仅过去四、五个小时,全省便迅速组建起一百多个医疗队,奔赴各个灾区。
按照惯例,“5•12”国际护士节这天,很多医院都在号召学习南丁格尔精神。然而汶川大地震给这个本来应该温暖的节日带来了颤抖。在危难面前,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用生命和汗水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有位医生说得好,她说:“我觉得,这次抗震救灾行动对我们医护人员特别有意义,还要怎么学习南丁格尔?还要到哪里去学习白求恩?把我们的伤员照顾好,就是学习南丁格尔,就是学习白求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