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山东省桓台县索镇实验中学开展了一场特殊感恩教育,现场有教授建议学生向老师下跪感恩,家长表示不满。刘教授认为,在日本、韩国,尊师的礼节很隆重,下跪很平常。没想到这个事情会引起家长的不理解,“这是教育理念的碰撞”。(《重庆晨报》10月27日)
有道是“人生遇一知己足以”,但在笔者看来,这句话若是说成“人生遇一良师足以”,或许要更为恰当。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否能有幸得遇良师,是否能够获得良师的指引,其实将极大的影响到人的一生。现实中,很多取得了功绩和成就的人,其个人的能力与奋斗固然是关键的内在要素,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在这些成功背后,往往都有着对他们而言至为关键、无法忘却的导师。
笔者的中学母校曾经举办过一次校庆,一位功成名就但已渐入老境的校友一回到母校,便在一位老教师面前跪倒,并以自己并不年轻的身体把这位已经无法站立的老教师背起。如此看来,既然已经不再年轻,已经取得功名和成就的学生,尚且能向老师下跪感恩,那么,学校组织在校学生向老师下跪感恩,似乎也就并无不可、顺理成章了。更何况,作为礼仪之邦,尊敬师长本该是我们的传统,就连与我们有着文化相似性的邻邦日本和韩国,至今还保持着隆重的尊师礼节,下跪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下跪感恩似乎更无可指摘。
不过,在笔者看来,学校强调感恩教育固然没错,但是当感恩被过度的纠缠于是否“下跪”这一外在形式时,其实恰恰是对于感恩本质的忽视。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感恩,本应发自感恩者的内心,而不应来自受感恩者的压力,更不能被受感恩者所导演。而作为感恩的前提,感恩者当然首先要切身感受到关爱与恩惠才是。就以笔者的那位已不年轻的校友为例,之所以会在校庆日如此动情的在他的老师面前下跪,一定是因为这位母校的老教师令他终生受惠,他的感恩完全是发乎内心,他的下跪也全然是情之所至,自然而然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的感恩教育假如仅仅因为日韩的学生下跪很平常,便东施效颦的要求我们的学生也必须效仿,如此拘泥于外在形式,其实恰恰偏离了感恩的原旨,也就难免遭遇家长的不解甚至学生的反感。相对于学校导演的盛大场面,上年纪的校友发乎真情的下跪,无疑才是可信度更高、含金量也更多的感恩。既然如此,对于在校教师而言,与其以要求学生们以下跪的形式来传递感恩意识,倒不如更多的给予学生们人生道路的关爱与指引,并真正让学生们在他们的人生之路上得益并受惠,只有教师不吝施恩了,才有望在未来收获学子们的真情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