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进车间,走进农村,和农民工一同干活。人们形象地称这种与农民工同工、同薪、同吃、同住的大学生就业现象为“民工化就业”。日前,记者对即将或者已经走入职场的毕业生进行了采访,发现虽然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是一种进步,但其中也存在着隐忧。
大学生就业民工化
修理客车空调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过去从业人员都是学历较低的农村打工者。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毕业生也开始融入这个行业。兰铁修配段近年来新进的员工,基本都是本科毕业生,工资标准在1500元。尽管工资不高,但是争相应聘的大学生却很多,刘正就是应聘中被淘汰的一员。
刘正2006年从兰州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在商贸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底薪1500元,外加奖金、通话和午餐补助,但是半年下来,有些月份还拿不到1500元,于是就辞职了。四处求职未果,去年和同学一起到兰铁修配段应聘,结果同学应聘上,他又被淘汰了。“不过我们同学的工资也不是很高,每天修理客车空调,干的活又累又脏,但不干这些还能干什么呢?至少人家有了一份工作。”
刘正告诉记者,现在他向爸爸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车,每天给各个小商店送牛奶,和他一起送牛奶的大多为初高中或中专毕业生。刘正的同行、初中都没有毕业的陈绮告诉记者,目前兰州市蒙牛奶业的经销商和业务员大概有100多人,除了几个大学生、10多个高中生或中专生外,其余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这100多人的待遇没有任何差别。
今年刚从商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伟现在从事的工作是某单位的库房主管,和他的专业根本就不沾边。刘伟说:“让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当库房主管,听着确实让人觉得奇怪,但是现在的就业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这样就业。工资低于1000元的我们肯定不去,工资高于2000元的单位嫌弃我们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找一份工资不算太低,又不荒废所学专业的工作,边干边“充电”,寻找机会。
积极应对“就业难”和“民工荒”
据记者了解,自春节过后,兰州已持续了多半年的“用工荒”,不少餐饮、百货、家政行业都愿意拿出千元的工资来招聘服务员,但仍难以缓解用工紧张的局面。加上今年我省有36万棉农进疆采棉,这种状况仍将继续。
记者走访了兰州市最近举办的几次招聘会发现,甘肃移动公司招聘一批营业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结果有70多名大学本科生来报名。而在以前,这类工种录用的基本是高中生和大专生。
省就业促进中心马主任说,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就业环境中,无论职业性质、工作环境还是薪资水平,大学生的就业目光已开始“向下看”。 而且农民工工资上涨,也促进了大学生就业民工化。他说,相比原来大学生追求高薪和轻松的就业观念,如今的大学生愿意到基层是一种就业观念的进步,也是就业促进中心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倡导先就业再择业就业理念的成果,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有积极作用。
民工化就业存在隐忧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民工化就业的同时,一些高校的老师也注意到民工化就业存在的隐忧。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张老师说,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同时,还要考虑他们的“术业专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学有所用,用有所长。要加强高等教育对市场的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引导大学生就业。
刘正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早知道我要靠送牛奶维持生计,干嘛还要浪费4年时间和6万元的学费呢?还不如高中毕业就买个二手车送牛奶呢!”
另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选择工作,一有机会就“另觅高枝”。许多企业和公司对招聘大学生进行了控制,因为大学生大多难以持久,流动性大,不利于企业稳定生产。
张老师指出,大学生选择民工化就业实属无奈之举,一方面心理落差大,另一方面单位又不委以重任,这样看来,民工化就业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应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张老师认为,应对大学毕业生的去向进行跟踪;对企业的一线车间招聘和使用大学生进行规范,引导用工企业关心关爱大学生工人;从一线工作的大学生中选拔倡导企业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强化职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