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秋天,在沂蒙山深处一个叫马牧池的小山村里,于大娘和丈夫李忠厚带着一家人正操办着二儿子继成的婚礼。看着幸福的小两口,于大娘的大儿媳“他大嫂”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新婚之夜丈夫李继长逃婚而去。村里的二流子二孬跑来告诉大家来兵了,村里人惊慌失措地跑到了山沟里藏了起来……
《沂蒙》:一曲老区人民的悲壮赞歌
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斗争中,老区军民长期形成的以奉献、勇敢、坚毅等诸多宝贵品质为核心的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在新时代弘扬和歌颂沂蒙精神,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会同临沂市委宣传部联合制作、推出了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故事背景,以老区人民为故事主人公,以弘扬和歌颂沂蒙精神为主旨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沂蒙》。该剧以小见大,从女性写战争,具有相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用当代的观念来还原历史,把历史所蕴涵的忠诚与牺牲的品格重新构建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段当代史,被专家誉为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成功之作。
管虎:不用大牌,要塑造群像
祖籍临沂市平邑县的管虎对沂蒙老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当身在北京的管虎见到《沂蒙》剧本时,他突然感觉这就是他多年寻找的好剧本,他应当接下来并把它拍好。
“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真挚、动人,它没有将‘沂蒙精神’概念化,而是放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身上,用普通人的视角看大时代中的历史变迁。这是我拍的最好的一部戏。”管虎谈起对《沂蒙》的理解时说,“这部剧彰显了沂蒙人民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非常震撼人心!”《沂蒙》剧中演员没有大牌,99%的演员是山东籍,并且大多数演员从艺术院校毕业没几年。管虎坦陈自己在此戏中用人的思路:“这部戏我没打算用大明星,演员必须是山东人,还不能漂亮,要放在农民堆里认不出来,要给观众一种新鲜感。《沂蒙》塑造的是沂蒙人民的群像,每个角色都很厚重饱满,不能一两个大牌盖一部戏。现在看大量启用新演员的思路是对的,那种质朴感给这部戏增色不少。”
马少骅:我要对得起观众
破旧的毡帽、黑粗布的大襟袄、裤脚扎裹腿、一杆烟袋挂在脖上,这是马少骅在《沂蒙》剧中扮演的李忠厚形象。看到这里,有谁会想到眼前这位一身土腥味的“庄稼汉”曾多次在荧屏上塑造了脍炙人口的“国父孙中山”形象。
“我演角色,首先要尽可能多的搜集人物资料,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性格等方方面面,而不是按照程式化的路子去演,这样才能演活人物,对得起观众。”
谈起《沂蒙》剧中李忠厚这一角色,马少骅说:“这个角色很真实,他胆小、懦弱,他的生活诉求很简单,那就是要过上安生日子,在他身上体现了当时许多百姓的真实愿望。”每当拍戏间隙,就会有老百姓招呼他抽袋烟拉会儿呱。马少骅很高兴地说:“我演戏不是给专家评委看的,是给老百姓看的,庄户老百姓才是检验我的老师。”
孟霞:用真情演绎“沂蒙红嫂”
孟霞是土生土长的临沂女孩,“我来剧组面试时,导演让我说两句山东话,说完之后导演立刻就说:‘行,就你了’。”能够回到家乡演绎“红嫂”的故事,孟霞坦言压力很大,“沂蒙红嫂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如果演不好,得不到父老乡亲的认可不说,对革命先烈也是一种亵渎。”
心甜(孟霞饰)为支援前线做军鞋、摊煎饼、用自己的乳汁救伤员、搭火线桥,因过度劳累而流产,后来为了抚养八路军的孩子还狠心给自己的孩子断了奶。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孟霞在开机前 20 天就随剧组到农村体验生活,拍摄4个月,她只用肥皂洗头,也不用护肤品,还学会了摊煎饼、推独轮车、掰玉米、种地瓜、收花生,甚至还能背起伤员满山跑。
剧中有一场 80个沂蒙妇女用身体在水中为战士搭火线桥的戏,当时已经入冬,河水冰冷刺骨,孟霞正值生理周期,却毫不犹豫地跳下冰冷的河水中拍摄数小时。“不仅是我,剧组每个人都付出了汗水和泪水,《沂蒙》是我拍过的最苦的戏,也是最好的戏!”
播出时间:12月16日—12月24日 19:35—22:10;22:50—24:30
播出频次:5集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