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视频 > 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 > 《我的抗战》- 崔永元最新纪录片

《我的抗战》第七集 :八千里路

2010年08月13日15:11

  抗战是全国总动员。为了保存珍贵的国力,1938年,搬家成为了很多人的共同行动,文物在搬,工厂在搬,学校在搬,多搬走一点,就多保护一点。就为抗战胜利多积蓄一些力量。但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充满坎坷与冒险。

  编导手记:赵慧

  这是写在2010年6月4日的文字:“深夜,机房,凌晨一点三十五分,大学毕业后,生命中的很多日子,这样的时间都在机房度过。现在手里的这期节目,真的让我很头痛,通篇四五个人物的故事并列,没有递进,讲述细节故事的嘉宾也不多,有了主题却贯穿不下去,我想我是遇到瓶颈了。还有,我很费解,一进机房,心情就极度不好,焦躁,不安,脾气越来越差,不过我想,这一切都会过去的。”

  这段文字是刚进机房时写下的,在那之后的日子,节目对我的折磨要比我的预想糟糕很多。我很感激总导演海若对我的耐心,我很愧疚重复审片对他的折磨,我很憎恨这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选题,更何况我不是“巧妇”。不停的审查修改,让我无数次想一头撞死在墙上,我已做好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准备,已嘱托好小五,记得过年过节买点水果去看看我。

  创作中,无论面对多大困难,我认为自己还算是个有韧性的编导,但这期节目,睡梦中不停混乱重复着节目的影子,让我对剪辑台充满厌倦与排斥,但,我又必须咬牙去坚持,至于原因,我说不清。

  为什么西方人拍摄中国早期的影像中,中国人的脸上总是写满了麻木与痛弱?为什么面对西方人的镜头,中国人总是表现出好奇与惶恐?为什么西方媒体报道的CHINA是屈辱黯淡充满嘲讽的?1937年,为什么拥有四万万人民的中国,却被日军的枪炮打得千疮百孔?为什么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尊严,却唤不醒尚在沉睡的民众?为什么在西方记者眼中,被日军侵略的中国却经历着游牧时代以后绝无仅有的迁徙?

  穿越历史,触摸60年前的这些影像,我被深深刺痛。60年前,正是源于这些影像的刺激,一批寻求救国的青年人在炮声中开始了征程,这是节目创作伊始,最打动我的故事。

  沿途宣传,一路歌唱,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庙台,街头,山坡,田间,他们要去唤起人们保家卫国的斗志,来增强整个民族共同抗战的凝聚力。他们就是本期节目主人公,抗敌演剧队的演员们。

  让人深受触动的是,队伍中的很多演员是红遍了上海滩的电影明星,抗战爆发后,他们自愿放弃洋房汽车,自费以文艺形式抗战,他们的生活注定与颠沛流离相伴,但他们义无反顾!

  在无数次撞墙未遂的折磨中,我咬着牙坚持将“他们的八千里路”剪辑到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我的心情就如节目中对主人公的阐述:尽管这样的日子清贫,辛苦,却可以让人获得心灵的满足,颠沛流离中,他们执着而倔强守护着心中的理想,因为他们相信,当胜利来临的那一刻,所有的痛楚与疾苦都变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搜狐视频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