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视频 > 电视传媒频道 > 纪录片《中国公路》 > 《中国公路》新闻动态

《中国公路》之东部纪行

2011年03月07日15:21

  我国东部地区以全国9.6%的土地和3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在东部的海岸线旁拓出了一片改革发展的热土。而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三大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38.2%,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中国公路》之东部纪行,将行进式走过东部沿海省市粤闽浙沪苏鲁冀津,以海为魂,主写公路交通与珠三角及横琴开发、福建海西、环杭州湾、新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依托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的江苏沿海,以及环渤海的山东黄三角、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唐山曹妃甸。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发的先行之地,是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近三十年来,中国蔚蓝的海岸线上潮起云涌,荡气回肠,激情四射。中国公路的建设,就是承载这一切的平台之一。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相辅相成。中国公路沿海行将讲述伴随中国公路建设,路桥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贡献。

  沿海纪行拟分为5集,苏浙闽粤各1集,环渤海1集。分集主题设想如下:

  东部纪行(一)随春入岭南

  破浪领航 岭南新篇 广州纪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在珠三角轰然拉开,东莞人民第一次喊出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并打破了中国公路建设资金来源的瓶颈,同样拉开了中国公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大幕。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在深圳又一次发出了“要修路,建高速”的呼声。随着“广佛”“广深”高速的建设,1994年,一个“珠三角经济区”的新名词诞生了,“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经济走进了人们视线。今天,随着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大珠三角”已经跃然而出。

  东部纪行(二)八闽望海西

  一通百通 海西先行,福建纪行。

  海西,这也许是很多中国人陌生的名词,它是一个地理名词,指的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当年的战备路,伴随的是金门的隆隆炮声,今天,高速公路网联通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成为台商首选之地,当京台高速在福州戛然而止,台湾海峡越海大隧道似乎离两岸人民越来越近。

  原交通部“福州会议”同样载入中国公路建设史史册。在1997年伊始的亚洲金融风暴中,为中国经济拉动内需,稳步前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部纪行(三)流动的浙江

  造桥铺路,建设大港,浙江纪行。

  浙江西部山区的义乌是“全球性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每年近40多万吨的吞吐量,中山先生规划中的“东方大港”宁波也在也在义乌设立通关口岸,义乌被称为没有海水的港口。在宁波港,你可以看到快速的公路物流,托起了中国港口的快速发展。舟山群岛的连岛工程蔚为壮观,中国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舟山港不在孤身海外,原来属于浙江省的洋山岛,一条东海跨海大桥,洋山港使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宁波,舟山港口群,一个真正的东方大港屹立在东方。

  东部纪行(四)向海的江苏

  十年路面,百年大桥,江苏纪行。

  高速公路路面使用寿命,按照国际标准一般最长为三年。一句“十年路面百年桥”使江苏高速公路叫响全国。当我们行驶在不会有颠簸感的江苏高速路时,不断从车窗中掠过的高科技园区讲述着江苏经济已经完成从乡镇经济到现代化企业,从低端的初步加工到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华丽转身,科技兴国的战略在江苏摸得着看得见。而这一切,我们都会从“十年路面百年桥”这句话看出些端倪。

  今天的寂寞的苏北,伴随着公路的延伸,打破了寂静,焕发了活力。

  东部纪行(五)豪情渤海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渤海湾纪行

  渤海湾:中国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西部。位于河北省唐山,天津,河北省沧州和山东省黄河口之间。

  从胶东半岛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沿海公路把渤海湾港口串联在一起,犹如把美丽的珍珠串连在一起而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燕赵多壮志,齐鲁有豪情,古老的土地,崭新的容颜。渤海湾经济区域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成为我国三大经济区,引领中国走向快速发展的高速路。

  有“丝绸之乡”的周村,自古商业发达,至明末清初,已与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镇、河北的朱仙镇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旱码头、重要的商业名镇之一,并逐渐形成了以镇中大街为中心的古代商业街市,北京著名的瑞蚨祥绸缎庄就发源于周村大街。这里的古商业大街、丝市街、千佛阁等古建筑群,作为古商埠文化的见证至今仍保留完好,被古建筑保护专家称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洋务运动 催生开埠

  清朝末年西风渐进,在一批批留洋归国学子和官员的影响倡导下,现代工业科技和资本主义思想开始进入中国。一九0四年,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下,山东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周馥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联名上书奏请清政府批准山东的济南、周村、潍县(今潍坊市)为自开之商埠。

  自此,这里的商业繁荣一时,海内外的商贾云集于此,一批老字号店铺迅速发展起来。如从这里走向北京、上海享誉海内外的瑞蚨祥绸缎庄,前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等。后来连年不断的战乱使这里的商业趋于萧条,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造成这里许多老字号店铺被迫关门停业。

  改革开放 商埠新生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工业强区、商业兴区、环境立区”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仅有三十一万人口的周村,去年实现国内总产值近百亿元人民币,区财政收入二点五三亿元,商业流通等第三产业已占到经济总量的四成二七,千年古商埠再现生机活力。

  如今,这里是中国十二大丝绸生产基地之一和全省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以纺织大世界、沙发、沙发材料、轻钢建材等专业市场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小周村、大市场,小区域、大流通、强辐射”的商业网、市场群。全区市场的年交易额达到六十八亿元人民币。

  古商埠再次繁荣,不但吸引了众多国内客商,也吸引了早年就在此经商的日本三菱重工、西铁城等海外企业。进入周村的海外投资者已有六十五家企业,仅去年全区利用外资就达三千多万美元。

  

(责任编辑:孟祥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搜狐视频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