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萍 |
李永萍:我经常被人家介绍很多头衔啊。前副市长我觉得是不容易代表我经历的一个头衔,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论坛里面啊,我想跟大家说下我过去的经历啊可能可以更具体的说明我的感受。我在进入市政府之前呢担任立法委员,那我担任立法委员两届的期间呢,我最关注的两个议题,一个就是我们文化创意的发展呢一个就是数位跟科技的部分。那我过去的几年时间,平均分配在教育文化跟科技委员会,而且呢从2002年开始我积极的组织科集团跟文化团到大陆进行非常多的政策和产业的参访以及法律制度的讨论还有对整个趋势的关注,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过去十年来很多努力的梦想竟然积聚在今天的这样一个聚会上面,我个人有非常大的感动。那在我担任立法委员之前呢我其实是从事文化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跟我们知名的演员刘亮佐先生认识这么早的原因,因为我是做剧场导演的。也就是说我自己在很早,年轻小的时候呢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要做创作。所以我对于年轻人,有话要说、有自我的意志要表达、有一个强烈的自由创作的动力。我可以这样讲我感同身受,所以我后来进入市政府之后其实我最大的如果说我这一生的努力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我觉得我最大的成绩呢是我在台北市文化局局长任内,也就是我在担任副市长之前。因为我当时在做文化局长的时刻,我认为我看到了几个机会,而这个今天也证明了,对台湾整体产业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最重要的是我改制了台北市文化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呢直到几天前我还是董事长,我12月呢已经开始正式的卸掉了我董事长的职务。但是之前呢这个台北市基金会呢我在许许多多的业务里面推动了一个台北市的影视协拍的电影委员会!这个影视协拍的这个影委会的出现,其实对于现在我们在谈的影视的制作产业呢产生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效果,这是过去大家在这个城市甚至在很多的城市,因为后来台北市影委会成立的时候,带动了全台湾各县市都做了影委会的发展,那它的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说,过去你在台北或者台湾任何地方要拍摄任何的部分,你可能得到的是警察来给你吹哨子取缔说不能再拍了,现在呢你通过了一个单一的窗口很简单的上网络申请的方式,你就可以得到警察帮你维持秩序,让你顺顺利利的把你不管要拍的多大的场面或者是多小的特效,或者是像最近刚刚上映的电影《星空》在台北市的火车站,大家都很了解,他出现了一个下雪的场景。这个完全是我们影委会协助这个影视的业者,然后把整个的环境跟铁路局进行了沟通,然后进行了整个,半夜让他协拍制作的场景,我今天讲这个呢,虽然我们台北市进行影委会的部分比纽约晚,比巴黎晚,比英国的伦敦晚,很多的重大城市、国家晚,可是我们有一个很先进的精神,跟今天讲的议题非常的有关系。就是我们的协拍对象完全不限。当时我们在讨论这个影委会要服务的对象的时候,也有专业的导演提出来说,我们要不要收取服务费用啊。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收取任何一毛钱,那另外一个讨论说,有这么多学生作品。学生的拍摄学生的毕业制作,我们要不要协助他们。结果大家为了支持整体的创作氛围呢,答案是我们全部协助。所以以今年而论从今年1月份到10月份为止呢,台北市影委会我们协拍的量超过八百部作品。而且这里头不是只有台湾哦。国内外,当然也有两岸协拍的,所以我今天要讲的是说,在整体的制作氛围来说,台北市以至于全台湾,现在全台湾各地通通都在进行这样的协拍业务,而我们台北影委会因为在首都因为搭配在台台湾来要到新北要到东部、要到南部各方面我们台北市影委会呢都会通通提供协助拍摄的情况下,我们在制作环境面呢已经准备好了。数位汇流啊是讨论很长期的一个议题。但是就整个科技的一个创意的发展必须说,在平板电脑和智慧型手机的革命下,他就是一个商业的营运模式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外界无法去质疑跟辩论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呢对于影视产业的进行的多元性的可能性呢也是革命性的。今天我们在讲短片展,过去有没有大家在思考短片呢?有的。台北国际电影节也是台北市政府支持,台北文化局的业务,也是台北基金会办了,到今年,6月份台北国际电影节刚刚闭幕是13届,明年要办第14届了。从第一届开始呢,台北电影节就注意到新人的创意,所以一直有短片的竞赛这个项目也有实验电影的竞赛。但是过去的短片,顾名思义只是在时间短。但是他的过程呢基本上好像是为了说长片的创作者进行一个培育摇篮的过程。他本身自己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文类,这在整个刚才讲的新媒体革命完全来临之前呢,其实他是有困难的。但是他提供给台湾即使是在国片非常惨淡的时刻呢一个支撑的力量,就是我们很好的短片,很好的纪录片。但是现在我们在今天的此刻谈到的短片它已经不再是变成必然是剧情长片以及未来的这个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已。它本身足以成为一个文类,足以在新媒体上面有一席之地。刚才我们主持人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说是以后市政府这个交通告示要说不要一边走一边看手机,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大家现在不管是坐捷运不管是坐电梯不管是在哪里都在看手机。而这种手机的短的影视的文类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机。这个发生就在我们对岸的中国大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说此刻我们再来谈两岸或者国际的短片影展以及新媒体的这样的一个会流的趋势,我们已经不是在讲未来,我们在讲的是现在。台湾过去作为一个在高科技产业如此的交出亮丽成绩单的了不起的国家,我们各种的硬体生产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各方面产业的到位程度在这样的情况,现在如何的让我们所有这个产业的整备跟两岸的关系进行一个更有力在后XX时代更好的一个结盟。然后把台湾早就准备好的年轻人的这个创意在现在新的领域提供出来,我觉得我们看到的未来已经是现在。我们现在在讲的短片,有的人可能会称为微电影。他不仅是长度是不是比较短,是用不同的逻辑不用的形态来表示一个不同的生活经验,一个不同的情感模式,事实上他还有挑战了我们过去整体产业习以为常的很多观念。譬如说你的观看经验,看大荧幕跟看手机这么小的一个荧幕是一样的么?我们进行的这个连续剧的概念这样子固定的长度跟现在的这个长度,只有在这样子的长度他说故事的模式和过去的形态是一样的么?所以子啊很多整个转型的过程里面,他的思考的逻辑他的在面对的这个问题都是挑战性的。那这个时候,谁最有主导这个新时代的能力。我们必须说就是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他的思维的受限程度远远的比我们已经在社会受到一定程度磨练的人,没有框框架架,没有包袱更能够展翅高飞。而这个正是现在台湾创作活力跟年轻人的强项!我们在现场参加这个论坛我们知道这个论坛今年办的是第四届了,所以我们相信呢讨论这个问题很多关心的朋友以及长期在关注。可是大家,我在这里也要再次的跟大家报告好消息的是,台湾年轻人的创意这几年可以说席卷全世界。不仅在每一个领域,在全世界设计到发明到参加3D动画到所有的影展,我们台湾从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到大学生到研究所的学生到年轻的30岁以下从事工作所的种种创意者,在全世界都得了大奖。在全世界的舞台上面都交出了最亮丽的成绩单。但是这些年轻的创意的这样一种,一种创意性的一种成绩跟高峰如何的跟我们的产业对接,如何的给我们的内容的产业得到一种真正的新生的力量。那么如何透过这个两岸的平台不仅是说我们在台湾有好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跟大陆的年轻人做一个合作,做一个这个整合的平台,甚至在整个大中华的文化的范围之内,为整个中华文化在21世纪奠定一个新的标杆。这个所有的希望就在我们今天在讲的这个微电影这样的时代,所以对我们来说,今天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非常的荣幸,终于看到这个时代的来临,而且也终于看到,在最具中国大陆因非常有成绩的连续四届的非常短片这一届已经蜕变为一个国际的短片展,然后正式的到台湾来,给台湾的创意者年轻人机会,那我们也深信,当这批年轻人可以透过更多的管道更多的被挖掘,他的才能更多的被表达,而更多的可以投入到我们创意的这一块,这个就是我们未来我们国家的命脉我们的希望之所。所以今天再次的感谢有这个机会可以亲眼看到长时间我们梦想的这一天,已经近在眼前了。一感谢我们在座的不管是我们台湾各方面的领导人业者,我们大陆方面呢各个新媒体的领导人,作为好朋友我们一起来促成这样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也一起继续携手给我们年轻人最好的帮助。谢谢大家,也祝福我们的论坛还有影展顺利成功。谢谢!
搜狐视频正在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