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视频 > 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 > 舌尖上的中国 > 《舌尖上的中国》媒体报道

《舌尖上的中国》筹续集 “吃货”翘首盼望

2012年05月25日11:59

  专家退热:纪录片的春天还未到来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前晚播出本季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节目平均收视率超0.5%实为奇迹。也许是因为面临毕业季,很多学生还模仿创作了《舌尖上的母校》,引发高校怀旧风。而最让人兴奋的是,总编导陈晓卿透露正在筹备续集,但强调商业广告不会直接被植入片子中。针对这一股热潮,纪录片研究专家谭天表示大家要淡定,因为纪录片的春天还未到来。

  策划:徐晖

  撰文:本报记者 曾俊

  火药味★★★

  观众质疑:叙事手法单一,水准参差不齐

  当然,在收获无尽赞誉之时,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主题上,《舌尖上的中国》也没能逃过大家的质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有些评论谈到,这是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之下借助文艺创作讽刺残酷的社会现实,有媒体甚至以《无法回避另一个舌尖上的中国》为题,发表评论说:“一个是央视纪录片借助诱人的美食和温暖的故事所展示的舌尖中国,一个是社会新闻中食品丑闻所展示的舌尖中国。一个充满阳光与感动,一个充满晦暗与肮脏。唯美的镜头之外那个舌尖上的中国,会逼着我们去正视、思考并给出答案。”对此,陈晓卿称:“我拍的时候没那么多思想,媒体存在过度诠释,当然,大家能读出这些东西没有错。”

  但是面对社会现实,陈晓卿也承认:“很多美食都是不健康的,但作为一个在公共媒体上播放的片子,我不能带入太多私人观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透露出创作者的自我审查,而央视主播李小萌在微博上说:“对它最中肯的评价是导向正确。”

  在具体的技术层面,有网友直言不讳:“4集之后,掩玉之瑕亦渐显露。每集导演不同,对文字和影像的驾驭能力各异,终导致集别水准参差。整合及包装方式亦有提升空间。目前为止,我比较喜欢第3集。”总导演陈晓卿解释说,“这次做这个片子总共13个月,全国拍摄地点70个,参与拍摄和剪辑的将近30人。虽然是一部作品,但是编导来自各种栏目,电视语法不同,一年出这个样貌,已经算取得局部胜利了。”同时,也有人指出叙事手法单一的毛病,陈晓卿承认确实存在,还需要继续努力。

  玩味★★

  网友狂欢:制作美食地图,效仿“舌尖上的母校”

  从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开始,微博上最热的话题之一就是这部纪录片,一时间,全中国的“吃货”们都会集体守在电视机前,一边骂着央视不安好心,半夜三更用美食诱惑全国观众;一边流着口水,不愿放过屏幕上任何一个镜头。

  在播完了第一季的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后,陈晓卿昨天在接受访谈时对收视率相当满意,“平均有0.5%,高于同时段的电视剧,最高一集的第4集达到了0.55%,这个水平已经和BBC的纪录片差不多了。”虽然和以前还是不能比,2005年播出《故宫》时,平均收视率曾达到过0.6%。对此,陈晓卿总结最重要的原因是题材好,“说明大家都有一颗吃货的心。”

  激情勃发的网友们开始在网上创作《舌尖上的母校》。在广东的高校中,《舌尖上的暨大》提到了大家最爱的三楼饭堂,各种煲仔饭、鸡腿、辣味、小西门外的各种小吃等一应俱全。《舌尖上的中大》则提到了“榕一的牛肉面和岁月湖的包子”,怀旧风劲吹。央视片子中介绍竹升面、沙河粉、均安蒸猪、惠东盐焗鸡等广东美食后,很多本地网友呼吁电视台纷纷行动起来,制作《舌尖上的广东》。更难得的是,有观众依照片子竟画出了一份全国美食地图,提醒网友去各地旅行后“按图索骥”。不过,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该片的受众还停留在大学生等文化人群上,这是一次十足的“小众狂欢”。

  回味★★★★

  专家泼冷水:纪录片的繁荣需要时间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谭天分析说:首先是选题不错,接地气。央视之前没有拍过这类题材,而中国人是在吃上面花最多时间的人,所以美食的话题很接地气,而且制作得比较通俗,这非常符合大众传播尤其是电视传播的特点。

  其次是视角独特,它不以美食论美食、跳出餐桌看餐桌,反映的是美食背后的中国文化、生态和历史传承,而且结合我们当下的生存环境,食材取自自然,上升到中华文化文明的高度,很有内涵,告诉了我们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区别于国内的美食节目。再次是,高清镜头让食物有质感,具备很强的观赏性。不过,谭天称最大的不足在于,片子讲述的人和故事少了,并不是很细腻,缺少一点人文情怀。

  同时,这给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有两个:一、题材必须创新,目前的纪录片要么是宏大叙事,要么是表现主流历史,比较单一,非常缺乏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我们天天看,天天接触活生生的东西,但没有去考究”。二、新瓶可以装老酒,美食的题材并不新,但一定要有创意,“比如吃某种东西,以前就不知道它从哪里来,有什么渊源故事等”。他还提到了制作模式的多元化,“希望民间有更多力量参与,和国外合作也可以,还有广州的国际纪录片节都是很好的出口。像耗资大的《舌尖上的中国》还只能由央视来拍。”

  《舌尖上的中国》是否意味着纪录片的春天将要来临?谭天表示不乐观,不能从一部片子看到整个纪录片的走向,“纪录片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来就是小众的事物,只有我们的欣赏素质达到了,纪录片才会有春天。”

  余味★★

  吃货也疯狂:网购美食土特产销量大增

  观众对“舌尖”的回味意犹未尽,都盼望能出续集。对此,陈晓卿表态,《舌尖上的中国》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不过现在还没开始拍,投资方还在定时间。”他还说不再沿用第一季中留有的素材,而是会选择新的角度。

  随着片子爆红,“吃货”们还疯狂订购各种片中提到的美食。有媒体统计称,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达到近400万次,片子中出现的土特产搜索量更是爆炸式增长,其中毛豆腐增长了48倍,松茸搜索量增长了两倍。对于网友看到的巨大的商业广告植入空间,陈晓卿笑着表示,作为一部商业纪录片,他并不排斥植入广告,第一季就因为时间原因没在这一块做开。但他对广告植入的态度只会考虑特约播映的方式,不赞成直接植入到节目当中,否则商业上的考虑肯定会和导演的观念起冲突,从而影响片子的质量。

  对味★

  导演是京城著名吃货

  总编导陈晓卿本人也是一枚“吃货”,并且在不少报刊、杂志都开设了美食专栏。由于对北京美食太熟悉,和人搭伙吃饭时,陈晓卿主要就是负责定饭局地点和点菜,朋友不清楚时,他的脑子总呈现一张现成的京城美食地图,第一时间解决难题。甚至是朋友们已经吃腻了某个餐馆后,陈晓卿也总能发现不同的菜,拯救大家的热情。(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李圣杰)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搜狐视频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