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传媒频道 > 电视传媒行业动态
电视剧 | 电影 | 综艺 | 纪录片 | 新闻

“文学与哲学的双重视域”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搜狐网
  • 手机看新闻

  2016年4月22—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与哲学院合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国际视野——文学与哲学的双重视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与来自纽卡斯尔大学、乌尔比诺大学、卡尔加里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冠明和澳大利亚著名学者罗兰·博尔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主持。

  本次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文学批评两个领域,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近30年内的发展经验,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乌尔比诺大学哲学教授、国际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思想学会主席多梅尼克·洛苏尔多通过东西方对十月革命的不同理解,比较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产生异同的原因和现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奥国际讲席教授的澳大利亚学者罗兰·博尔通过对“矛盾”的反思,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语境下再度考察“矛盾”的哲学范畴。康奈尔大学教授罗伯特·韦尔从道德与正义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非系统道德理论和应用广泛的道德立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汤姆·洛克莫尔考察了马克思的梦想和中国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比较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唯航指出,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让说汉语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是当前中国理论界面临的时代使命。中共中央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胡长栓通过对毛泽东文化理论形成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毛泽东文化革命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的办刊历程的回顾,倡导在新时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学术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文宪从分析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根据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问题域”来理解他对文学艺术问题的阐述,并对这一研究范式做出了自己的读解。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清从马克思、恩格斯1833—1844年的批评理论出发,阐述了国外相关研究的三大阶段,提出必须结合历史与现实两种语境加强对其整体性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探究了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分配正义的诉求。他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实际需要的正义原则,有助于为促进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提供有益思路。纽卡斯尔大学张玉喆博士回顾了社会主义时期中国语言政策和语言使用的发展演变,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在中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实施状况,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语言生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敦从话语分析角度,探讨了“中国工人阶级”作为语词概念的历史和当下建构问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新樟认为,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宗教文化与无神论世俗文化之间的矛盾,需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信仰共同体才能得到解决,由此提出的重要途径是挖掘、阐发和宏扬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涵。

  此外,墨尔本大学博士杰夫·鲍彻通过探究阿尔都塞的轨迹是否可以传统地解读,为“远离毛泽东主义”提出了疑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常晋芳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的革命性的影响,揭示了哲学与网络时代的特殊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元龙由关于“主体”的知识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背景下的主体生产。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志军认为话语体系是以内在关联的思想语法建构起来的对时代精神的系统表达,由此提出在思想市场的竞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构。

  与会学者认为,从文学与哲学两个视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对深入研究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tv.sohu.com true 搜狐网 http://tv.sohu.com/20160422/n445514032.shtml report 1710 2016年4月22—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与哲学院合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国际视野——文学与哲学的双重视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
(责任编辑:刘书兰)

我要发布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