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音速青年(Sonic Youth)的倡导和无数乐队的追随和践行,使独立音乐成为了一个青年亚文化里的关键词。从音速青年开始,到后来的北极猴,再到最近两年走红的Bon Iver,即使最后被签入大型唱片公司,他们也依然用独立的方式自我经营。海外独立音乐的成功案例早已不再难觅。 而在中国,独立音乐依然停留于它的字面意义。独立唱作人梁晓雪的小范围爆发,严格意义上说并不算得是一次内地独立音乐的突破。在新声榜上5周蝉联综合排名榜首,横空出世的曲婉婷,她在自主经营方面的经验,对很多中国独立音乐人和乐队来说,无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这是不是音乐行业最坏的年代? 四大唱片自身难保,分拆的分拆,出售的出售。 这是不是音乐行业最好的年代? 没了门槛,独立音乐人纷纷站上山头,别管是摇滚、民谣还是小清新,只要你有才,有胆识,敢表现,就能成为下一个曲婉婷。 曲婉婷成功吗?谁是曲婉婷? 别说拿曲婉婷做成功案例不太妥当,毕竟在这两年里,她的“蹿红”速度可是数一数二。好像一夜之间,短片、微电影邀约她来唱主题曲成为了一种风尚,尽管这些歌曲并非量身打造,就连怪才彭浩翔也忍不住和她“扯上关系”,《Drench》似乎比《春娇与志明》还要早进入大众的视线。 可是回头再看看微博,一年多前,曲婉婷还只是个埋头唱自己的原创歌曲,偶尔翻唱一下,微博转发量不超过一百条的独立音乐人,到底这个中文名字有点儿普通、英文名字有点儿逗的女孩到底是如何爆红的?发生什么事了? 你想成为曲婉婷,从小众喜爱到大众流行,甚至比她更成功,在没有经纪人和唱片公司帮助经营的情况下,你能做些什么? |
|
Q1:你热爱音乐吗? |
成为曲婉婷的第一步 上传作品 唱片公司?经纪人?企宣?统统都“凹凸”了,有什么能比动辄点击率数十万的视频网站更靠谱,要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的音乐,就像曲婉婷一样把作品大方上传到视频网站上吧。 曲婉婷的豆瓣音乐人小站里,共有25个视频,光在优酷她就上传了14个视频,在土豆、搜狐播客等视频网站里朋友、歌迷为她拍摄的视频则更多。这些视频的内容各异,有录音花絮,有翻唱视频,有自制MV,也有现场演出,点击率最少也有一万,最多能达一百多万。 很多歌迷听音乐不只喜欢“听”,更喜欢看,只要你能在镜头前完整地演唱完一首自己的作品,再加上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带头盔演唱?边吉他弹唱边逗猫?)……[详细] |
|
成为曲婉婷的第二步 1。原创作品的传播分享 先找好恰当的分类,再起个能吸引别人注意的标题,最后善用社交网络上的朋友,让他们一起来分享。 2。极具自我风格的翻唱 现实很残酷,歌迷们一开始可能不会因为你的原创作品而去听你的音乐,先别沮丧,曲婉婷是这样解决的:她把自我风格融入翻唱,让别人先听到熟悉的金曲,对她的声音和技巧产生兴趣,进而再去了解她的原创作品。 3。与粉丝频繁密切的互动 并不是所有音乐人都适合“酷炫到底”,在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能像曲婉婷一样肯花时间精力去和歌迷互动,那你当然值得获取……[详细] |
|
成为曲婉婷的第三步 1。演出信息的线上推广 收集曲婉婷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在去年2月她还没那么火的时候,曾在北京VA Bar有一场演出,她发了一条微博宣传这次演出,并提到酒吧在胡同里,厕所也是在外面,冬天冷,让“女朋友们”记得多穿点,自带手纸。 2。所有通告对接、采访,区别社交网站的自由随意,树立公众媒体形象 在所有应对门户、传统媒体的时候,曲婉婷却又显现出她的另一种推广方式,她了解媒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对待正式通告、采访时,她绝不儿戏。在我们能看到的书面、视频采访里,不管媒体人的角度是怎样,对于她的介绍总是简练而精准的,这足以证明她对于如何树立自己的公众媒体形象,亦有一套。 3。演出由自己一人包办 一架键盘唱足全场 音乐人的演出风格各有不同,曲婉婷的特点则是“一人一琴走天下”,这点当然不是要你照抄,假如你对自己有充分了解的话,你就该胸有成竹地知道自己……[详细] |
|
在广告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引爆点”,所有的流行风潮都有一个引爆点,也许是自身的微小突变,也许是外界的环境影响。同样的,每个成功的音乐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引爆点”,我们可以将其称作机遇,在曲婉婷身上,三个重要机遇为她引爆了属于自己的风潮: |
资深娱乐产业从业者 贾维 曲婉婷其实也不是今年才火的,早几年就有很多人在网上转载过她的歌,她确实有些不错的歌,这个不能否认。但是,我觉得她的爆发还是因为《春娇与志明》的上映,彭浩翔的气质和一些都市白领还有文艺青年的比较贴近,这部电影也比较适合曲婉婷。尤其是在现在这个音乐不卖钱的时代,如果没有一些上千万的影视作品的介入,一首歌想要红太难了。现在来谈论曲婉婷我觉得有些早,而且我觉得现在独立厂牌和大唱片公司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因为大公司也不太可能对一个歌手做很大的投入了,主要都还是依靠音乐人自己运作。 |
资深音乐产业从业者 朱兔兔 路遥知马力。2010年我在长阳音乐节看梁晓雪时,当时现场就六个人。现在呢?每次音乐节在后台堵他的人都不下六十个。2010年那张专辑,是从他多年积累的作品里挑选出来的。现在,他的创作量依然惊人,几乎每周都在发表新的作品。不需要影视作品的附加值,人们就爱这些歌。希望三年后,我们也依然可以这样谈起曲婉婷。 资深音乐产业从业者 小娱 我觉得曲婉婷歌曲走红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草根文化的展现,如果说凤凰传奇占领城乡结合部40+人群、《春天里》占领30+人群,20+的年轻人们无疑是更适合曲婉婷。不过,除了《我的歌声里》曲婉婷还需要后续有更多旋律流行的中文歌支撑。 资深港乐乐评人 Sean 其实不论是独立还是主流,推广和宣传永远是很重要的。曲婉婷的营销做的不错。但另一方面她的歌很简单,也不难接受,有贴向主流的可能性。独立音乐能得到影视的支持也会收益很大,但可惜中国似乎不比国外剧有那么丰富的音乐取向。讨论独立音乐人的发展,归向主流当然是其中一条方向,但也不一定是一条必然之路。 独立厂牌经理人 牛磊 第一次听曲婉婷是两年前,她想在北京做一场演出,不过太仓促了,只有两天时间,还需要租一台电钢亲琴。最后我们干脆选在121,叫了几个朋友一起玩儿,像一个聚会。当时第一印象是嗓子、乐感真好,就算面对几个朋友,也是演出状态。认真,放松,后一点应该是在西方环境下逐渐养成。 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感到她喜欢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专题补充的信息是这两年她在怎么做,很有用。 不过,作为受众很宽泛的音乐人,曲婉婷对国内独立音乐人的参考意义只是阶段性的吧?Nettwerk、张亚东、彭浩翔这些机构性名字的介入、推动,都是因为和她的作品、取向有足够的结合度。大多数独立音乐人很难实现这一点。而且,也很难说后续曲婉婷仍然会延续现在状态,一旦组织力量强势,个人就会被左右的更多。 所以我觉得,除了像专题所列,选择对的推广方式,尝试自我经营,从自己实际出发也很重要。曲婉婷的代表性在于本来就可以面对更大多数,所以积极并且借势,实现提升;相反,如果你的确喜欢实验音乐,那么另一个方向的做法应该是向下深耕,找到你的那一小部分支持者就可以,这也是另一种利基。 |
资深乐评人 三石一声 我个人觉得曲婉婷的走红,稍微有点“钻空子”的嫌疑,钻了国内流行爵士这一块尚且空白或者贫瘠的空子。无论是之前的王若琳、Olivia Ong还是现在的曲婉婷,很明显,王若琳的音乐资质是优于其他二位的,但是因为大部分的国语歌迷的耳朵尚且对流行爵士处于一种新鲜、或者说饥渴的状态,所以资质一般的Olivia Ong也还是被接受、并且被广为好评了——其实,他们挺一般的,特别是这次要说的曲婉婷,只能说她的音乐有那么点新鲜的意思,但是嚼头实在不够。 另一方面,曲婉婷的走红无非也就《You Exist In My Song》和《Drenched》两首歌,这两首歌说起本身的音乐质感,确实还不错,旋律好、舒服、不媚俗,又正中到当下文青们的情怀,再加上“视频音乐消费时代“的到来,曲婉婷的传播多少还占了这方面的便宜,所谓”情不够、画面凑“,更何况曲婉婷的两首爆红单曲还是不错的曲子,所以配上《志明与春娇》文艺百媚生的影视画面,无疑为曲婉婷的走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
《当代歌坛》主编 卡卡 曲婉婷这新专辑我循环播了,歌曲流行度具备,个人最喜欢的是《Admit》,早就听过她的改良版《千年等一回》,不见得喜欢,但印象深刻。她的歌于我而言就是这样,印象深刻,旋律上口,流行,她是有创作天分的。不过歌词差点儿,太白话了,歌词太没文字美感和延伸了,所以,希望她可以在歌词部分再自然的装逼一点。对曲婉婷走红现象的看法是:有才华的各位,真的可以原创,这乱世最不怕的,就是毛遂自荐的真英雄,不过也要有自我认知的高度,请客观掂量自己的,你那是真的叫才华还是只是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