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托·罗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被一位影评人称为“所有电影导演中最天主教的”,我想罗伯托·罗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在赛璐珞上处理基督的生平只是时间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被证明是他最后一部长片中做到了这一点,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他的电视迷你剧《使徒行传》(1969)的后续作品。早期的工作对于处理新约中鲜为人知的段落很有意思,但是,由于步伐不紧不慢,语气通常不张扬,最终的结果显然是蜿蜒曲折的。相反,《弥赛亚》呈现了再熟悉不过的事件——整体效果感觉仍然很长,但明显更具电影感。也就是说,它从犹太人到达应许之地和任命他们的第一任国王(扫罗)开始,然后继续进入基督的生活;实际上,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展示耶稣小时候在圣殿中迷失的著名事件的电影之一。不出所料,它并没有偏离福音书的精神或话语:即便如此,在痛苦死亡的痛苦中,希律大帝(由维托里奥·卡普里奥利饰演——尽管他标志性的慌乱举止被配音淡化了)被看到计划消灭他自己的臣民,类似于古埃及统治者的做法!顺便说一句,恩里科·玛丽亚·萨莱诺(Enrico Maria Salerno)本人提供了丰富而威严的声音——他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实际上已经在《圣马太福音》(1964)中处理过同样的任务——这与出现在角色中的年轻人不起眼的外表形成了有效的对比(也许最接近蒙特利尔的耶稣[1989]的洛泰尔·布鲁托)。因此,这个弥赛亚与杰弗里·亨特(《万王之王》[1961])和罗伯特·鲍威尔(《拿撒勒的耶稣》[1977]电视迷你剧)的惊人美貌相去甚远,也与马克斯·冯·西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1965])和威廉·达福(《基督的最后诱惑》[1988])的沉思力量相去甚远!当然,大部分的叙述都致力于基督的公共生活——尽管没有过分强调他所行的神迹(这些被提及但很少见)——这也为电影提供了它的基本核心......由于后一部分围绕着耶稣受审的更常见描述的事件(在《阿尔及尔之战》[1966]中的法国上校让·马丁(Jean Martin)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本丢彼拉多)、被钉十字架和最终的复活,这里奇怪地略过了!然而,涉及施洗约翰的次要情节处理得相当好;顺便说一句,演员阵容中唯一能认出的另一张面孔是蒂娜·奥蒙(即使她的贡献不超过几分钟的放映时间!),因为通奸的女人基督通过谴责她的追求者来原谅她。配乐再次出自马里奥·纳西姆贝内之手——尽管它不如他在《使徒行传》中的作品那么突出。在视觉方面,这部电影似乎最接近同时期的拿撒勒人耶稣——但抒情的风格和所展示的安静尊严使《弥赛亚》成为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上述(以及更著名的)《圣马太福音》的姊妹篇。考虑到这一点,虽然可能不是关于这个主题的权威电影,但它无疑是一项被低估的成就——无论是在多年来对基督生平的无数处理(包括 DW Griffith、Carl Theodor Dreyer、Cecil B. DeMille 和 Abel Gance 等伟大导演的处理)中,还是在罗塞里尼自己备受推崇的经典中。
罗伯托·罗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被一位影评人称为“所有电影导演中最天主教的”,我想罗伯托·罗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在赛璐珞上处理基督的生平只是时间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被证明是他最后一部长片中做到了这一点,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他的电视迷你剧《使徒行传》(196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