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推开船舱的门,三峡两岸已是崖壁。只是大江锁在雾中,让天和本是青色的峡谷都蒙上了灰色。水到是清的。可这清水又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水清则无鱼。2005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我曾来过一次。那次的江清让我看到了以往长江和黄河赛着黄后的另一种颜色。可是那次船上的专家告诉我,这并不一定是好事情。泥沙是江水的营养品,它为长江水生生物的丰富起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天和我们一起在船上参与凤凰台节目拍摄的还有长江委的翁立达先生。他告诉我们,现在长江的清,一是上游本来下暴雨的那些地方这些年没能让足够的雨冲下泥沙来。另外上游修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坝已经把沙子拦了一道又一道了。
今天我们花了近四个小时过的三峡大坝的船闸。天是灰蒙蒙的天,坝是灰蒙蒙的水泥,可我却想着,进入了我们人类讲生态文明的时候,我们的母亲河将会怎么继续流淌?
今天在长江号上凤凰台录了两场谈话。一是我和徐刚,王康侃我们心目中的长江。另一场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翁立达先生和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先生谈今日长江的问题。
翁立达先生刚刚带队完成了《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这个报告今年9月25日在长江论坛上发表。而这次论坛上对三峡问题的表述,让国内外的新闻界又是忙乎了一阵子。因为它坦诚了三峡的一些问题。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总共403页,包括了长江近年来的变化和问题。我很注意地看到,这个报告的题目“保护”是放在“发展”前面的。
因为这几年,对水坝的关注,因为正行于三峡大坝前,在这400多页纸的报告中,我先翻到了水电对长江的影响的这一节。我看到了下面这段文字:
国际公认40%为水资
源开发程度警戒线。而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达到径流量的83%。随着规划水电站的逐步实施,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如果考虑大量的小型水库,水库控制的地表径流量将超过年径流量的70%以上。
报告中说:梯级开发是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重要特点.长江上游金沙江干流与雅砻江、岷江、大渡河、乌江等均将建设一系列梯级水电站,梯级水库的形成,将完全改变河流的水文和理化特性,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潜在与叠加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即生境)和生物部分,梯级水库对河流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生境的改变,包括河流水沙输移过程、水体连续性、流态、流速、水温、水质、溶解气体和透明度等环境要素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梯级水库最直接的影响是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洄游鱼类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指标生物之一,它的消亡将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完整性。长江上游是许多洄游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洄游鱼类需要三场一道(繁殖场,育肥场、产卵场,洄游通道),梯级水库的建设造成洄游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通道被阻断,一些洄游鱼类由于失去了原有生境可能灭绝。水库形成后,河流流态发生由激流到缓流的改变,也将使原有的适应激流型的鱼类失去了生境。采用修建鱼道等过鱼设施的办法不仅增加工程成本和技术难度,而且对其效果尚有不同认识,所以目前已建大坝均未考虑修建鱼道等措施。此外,一些径流式电站更会对鱼类等水生生物造成毁灭性影响。
因为从1997年就开始关注长江里特有的哺乳动物白鳍豚,知道白鳍豚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物的匮乏。在这份报告里我也找到了相关的内容,看到的是:三峡工程修建后,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减免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国家设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沙江一期工程,即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实施后,将使长江上游河道与水文情势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保护区内与渔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各水文要素发生巨大改变,主要是水流流速减慢,洪峰削弱,库区泥沙增加,水体污染自净能力减弱,坝下河道冲刷加剧,水温降低等等,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这些变化直接导致许多珍稀鱼类产卵场被破坏,合适的栖息生境大规模缩小,从而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我问翁先生,自然保护区评定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要根据我们人类的开发而改来改去吗?鱼能按照我们人类的指挥棒“移民”吗?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