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奔跑的马蹄,拼杀】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杀伐不断。
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自然是实力。但是,也有些战争凭借智慧和才能,在战争没有进行之前就分出了胜负。
墨翟,春秋末年鲁国人,一位“贱民”出身的思想家。他只是个手艺人,但却帮助一个不相干的国家打赢了一场未曾开打的战争。
【镜头:竖云梯的人声,军队】
战国初年,强大的楚国邀请著名的工匠公输般,制造了攻城的器械——云梯,首先攻打的目标是相对弱小的宋国。得到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消息后,墨翟星夜兼程,从鲁国赶往楚国。
余秋雨:走了十天十夜,走走走,走过河南省的全境,说不定还跨过了安徽,然后绕到了湖北,经过湖北以后,达到了荆州那个地方,就是楚国的首都。那个路很长,现在看起来也很长,他就用自己的脚走过去。
解说:(古籍中的数字或关键字闪光)
楚王和公输班只相信实力、武器和机械,墨翟只能用实力同他们对话。在流传下来的《墨子》一书中,记录下这场类似今天沙盘推演的模拟攻防。公输班九次变换攻城方法,九次被墨翟化解。
吴如嵩:公输班的攻城之器皆净,攻城用的手段都完了,什么云梯都用完了,墨子之守城器件有余,墨子还剩的有,这时公输班还是有办法打宋,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是什么办法,我也不说。
解说:(水滴落下,大殿上的帐幔随风飘动)
在楚王的追问下,墨翟回答:公输班想的无非是杀掉我,但是我的学生禽滑厘已经带人赶到了宋国,按照我的办法开始布防。楚王只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图谋。
(镜头:大雨)
墨子返国途中路过宋国,恰逢大雨,宋国守城之人不许他进城。墨子只能在城门洞中,默默度过了一个漫长的雨夜,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他刚刚为这个国家建立的功勋。
后来,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根据这个传奇故事创作了短篇小说《非攻》。
余秋雨:黑色的衣服,黑色的脸,黑色的皮肤走在黑夜里边,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往前走,他干嘛?就是要和平,要阻止战争。他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一个贫民的一个简单的理想就是非攻。
解读墨子“止楚伐宋”的故事,人们可以看到墨子的智慧、勇气,还有他的谦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之战,他创立的墨家学派有着严密的组织,他们不掌握军队和国家资源,只能依靠智慧和技能来制止战争。
2007年的电影《墨攻》,让人们走近了传奇的墨者。热爱和平和善于作战,特别是善于防守作战,在墨子及其弟子身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镜头:墨子制作的守城器械连弩车)
古籍记载: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家子弟跟随墨子“兼爱”“非攻”的理想四处奔走,阻止战争。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两大并列的 “显学”,一为儒家,一为墨家。但在那个诸候混战的时代,墨子的思想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
余:他说就像一个人背米,背了很远很远的路,在半道上休息了,然后想继续背的时候,他的米袋子也拿不起来了,那么周围和他一起休息和路过的人,看到这样的行路者就会把他托一把,把米袋子托到他肩上,他走。但是现在那些批评家,连这个托米袋的路人都不如,我们扛不起这个口袋的时候,不仅没有人帮我们,而且所有的人都在嘲笑、讽刺、挖苦、打击。尽管如此,我们还要背下去。
【镜头:《墨攻》中孤独的墨者】
余:墨子这个人可以被人家淡忘,可以被人家驱逐,但是当他一旦出现的时候,他永远会感动人。
【镜头:战争、兵器、风云】
【字幕:兵者,国之大事】
姚有志:山东是兵学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这个在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一种文化现象。
解说:
宋代以后,中国古人兵学的必修经典被称为武经七书,它集结了古代最高的兵学智慧,包括七部兵法,其中四部出自山东。一个“武”字和一个“仁”字,构筑了山东极其特殊和辉煌的文化现象。
【字幕:】
《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镜头:弓】
在冷兵器时代,不经短距离接触即可杀伤敌人的兵器是弓箭。把弓箭用于军事目的是人类武器史上的一次革命。
《说文通训定声》解释: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所谓“夷”,就是背着一张弓的人。可见,东夷人很可能是弓箭的最早使用者或擅长使用弓箭的人。少昊是东夷人最早的首领之一,《山海经•海内经》说:少皥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神话传说中,东夷人的英雄羿是使用弓箭的高手。他曾经用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万民于烈日焦枯之中。到了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箭镞的出土数量剧增,大概从此时开始,弓箭被用于军事目的。东夷人骁勇善战的性格从关于蚩尤的传说中更可见一斑。
吴:5000年前,当时黄帝炎帝,跟今年山东东夷的蚩尤打了一仗,叫做涿鹿之战,这场战争那应该说是打的天昏地暗,时间很长,规模很大,蚩尤东夷第一是勇敢,第二当时的武器是很先进的。
解说:
蚩尤被认为是金属兵器的发明者,虽然涿鹿之战战死,但直至秦汉,大战之前祭祀的仍是蚩尤,他被尊为“兵主”,也即战神。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尚勇好武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加上后来不停的战争实践,兵家思想开始孕育、产生。所谓兵家,就是军事学。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姜尚封到齐国,使兵家真正成熟。姜尚也因此被尊为“兵学始祖”。
黑场
【字幕: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有正式记载的大规模战役。周武王与姜尚以五万人对商纣王的七十万大军,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司马迁曾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谋计居多。”
吴如嵩:齐国开国的国君是姜太公,但是姜太公这个人确实是文治、武功都很厉害的,出将入相。
西周开国之初,姜尚被分封到齐地,并被赋予征伐特权。也就是说,齐国可以代表周天子对周边其他诸侯国进行征讨。
【镜头:号角,旗帜,军队】
从总结姜尚思想的《六韬》开始,一个蔚为大观的兵学传统代代相传。齐国大司马田穰苴所著《司马法》把齐地兵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随后,又产生了当时世界军事学著作的最高峰《孙子兵法》。
吴如嵩:《武经七书》之首,认为它是最好的。
洪兵:至高无上,用这四个字,有一句话,这是古人也总结了《孙子兵法》,叫做前无孙子,后无孙子。
吴如嵩:就像刘勰的《文心雕龙》就说《孙子兵经》,就已经称为经,中国人只要称谁是经,那就是经典,神圣不可侵犯的。
解说:
《孙子兵法》的作者名为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史记中仅仅只有?字的介绍。
【镜头:战乱,车】
春秋末年齐景公时代,齐国内乱,年轻的孙武离开故乡前往南方正在崛起的吴国。他一生的军事实践将主要在那里完成。孙武见到吴王时还不到三十岁,从未领兵打仗。
吴:公元前512年,伍子胥推荐孙武,经过7次推荐,吴王阖闾就同意了让他接见他,接见的时候孙子就把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一看到兵法,很高兴,一个劲地说好,然后就让他试一试他的实际才能,用什么试呢?吴王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解说:
《史记》记下这段很传奇的事情,著名的军事家生平指挥的第一支部队竟然是吴王身边的姬妾和宫女。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个北方年轻人的带兵能力。
吴:挑了180名宫女,今天来说就是齐步走,向左向右看齐,就是这些。宫女从来没有操练过的,据史书记载,孙武把两个带队的吴王的宠妃杀了。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