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届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 |
![]() |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荣获评委会大奖 |
2013年12月29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举行。
2011年举办的第一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为延安电影团、伊文思、陈汉元、朱羽君、刘效礼、高峰、康宁、康健宁、应启明等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颁发奖杯,并对过去百年历史进行总结与梳理。
2012年12月21日,第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颁发11项大奖,鼓励为行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团体。自2012年开始,“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将成为一项年度性的活动。评选实行选片和征片双轨制,以“纪录片综合评估体系”构建评选标准,组织国际国内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构成作品推选人和终评委员会,秉承学术、专业、独立的精神,确保评选活动的学术品格和人文精神。
经过不断的品牌积累和沉淀,“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希望以美国电影学院奖——奥斯卡奖为目标,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纪录片年度盛典,以其学术品格和公正立场,成为纪录片界的新标杆,在业界、学界以及社会多个层面发挥持续而巨大的影响力。
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将分为下午13点30分至17点30分的优秀纪录片观影讨论环节和19点至21点10分的颁奖典礼两个部分。颁奖典礼将由合作媒体进行全程直播。活动结束后,合作媒体将对获奖者们进行专访报道。
本届盛典精心设置了“纪录片新趋势”、“向声音致敬”、“向纪录精神致敬”三个特别单元:
在“纪录片新趋势”特别单元中,晚会现场展示了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资助研发的航拍器:小飞侠。并提出技术是支撑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技术的发展更新让纪录片创作者们对历史、对时代、对人生的纪录更加完备,让创作者的书写更加自由,也使得更多的创作灵感与奇思妙想得以转化为现实。
“向声音致敬”特别单元,通过任志宏、李立宏老师的的现场讲述和李易老师的录音相结合,形成时空的转换,向每一位优秀纪录片背后的配音人员致敬。可以说,是历史遴选了纪录片人,给他们以责任,给他们以力量。
“向纪录精神致敬”特别单位,晚会现场讲述了有很多长期坚持纪实跟踪拍摄单一主题或对象的记录者,如郝跃骏十几年跟拍三姐妹,孙宪7年拍摄小鸟,充分展现了纪录片人不计较名利,默默无闻的人生态度,向纪录片人的坚守、纯粹、朴实的精神致敬。
盛典当晚颁发最佳新人奖、最佳创新奖、最佳大学生作品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乐音响奖、最佳中国题材(国际制作)奖,最佳国际传播奖、最佳外语作品奖、最佳微纪录片奖、最佳短纪录片奖、最佳长纪录片奖、评委会大奖、总计13个奖项。
当晚获奖作品名单:
最佳新人奖
作品名称:《殇城》
导演:赵琦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赵琦工作室
内容介绍:《殇城》跟随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们,展开了一段寻找希望、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旅程。本影片的主人公分别来自三个遭受地震严重打击的家庭。通过他们,寻求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如何从零开始,重新建立起他们的生活。
最佳创新奖
作品名称:《Rogalik》
导演:Paweł Ziemilski(波兰)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波兰国立罗兹学院
内容介绍:“Rogalik”是在波兰的一个小村庄。导演使用镜头作为盘旋镜子反映技术每天都在入侵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最佳大学生作品奖
作品名称:《离乡的回回》
导演:袁勋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袁勋 王申 曾益洲 乔建勋
内容介绍: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恶劣,政府组织生态移民。5月,回民聚集的阴洼村村民迎来了搬迁的卡车。他们即将离开自己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这次告别家乡,告别黄土坡的搬迁,是变迁的时代的缩影。
最佳摄影奖
作品名称:《三十二》
导演:郭柯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郭柯
内容介绍:《三十二》试图走进一个“慰安妇”的内心世界,是一部纪录片。我们纪录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位老人,没有跌宕的剧情,放弃惯用的技巧,只是给大家娓娓道来一个真实的故事。“真正的勇者”是饱受磨难后还能笑看生命的人。
最佳剪辑奖
作品名称:《筑巢人》
导演:沈可尚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七日印象电影有限公司
内容介绍:一对无法沟通的父子,在一个单亲的巢里相依为命。父爱,是一个明显的解读。但父爱里面还夹杂着多少温情的触动,分享的瞬间,想逃的欲望,对未来的恐惧,不服输的意志。
最佳音乐音响奖
作品名称:《世界历史》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BBC、Discovery Channel
内容介绍:这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它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最佳中国题材(国际制作)奖
作品名称:《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
导演:Gary Shih、李侠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内容介绍:本片是国家地理频道在纪录频道原5集高清纪录片《春晚》的基础上,重新浓缩精编而成的48分钟纪录片。通过6组人物——李玉刚、杨丽萍、塔沟武校学生、徐子崴、胡启志、哈文团队的春晚故事,向世界传达了海内外华人对“春晚”特殊的情感,将“春晚”这一中国特色题材以国际化的语言讲述,展示了这台晚会背后许许多多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
最佳国际传播奖
作品名称:《京剧》
导演:蒋樾、康健宁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内容介绍:纪录片秉持一种基于历史的冷峻和理性,这样的情感基调,或许将相对可信地陪伴我们的观众更加真切地看到时代带给京剧的呵护或伤害、感知京剧作为我们“国粹”的高贵与不凡,从而让更多的人找回久违的认同、甚至多少悟察一条关于“振兴”的路。
最佳外语作品奖
作品名称:《Deadline in Disaster》(获2013美国艾美奖)
导演:Beth Pike(美国)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Orr Street Productions Beth Pike & Stephen Hudnell, Co-Directors
内容介绍:2011年5月22日密苏里州乔普林永远改变了。一个EF-5龙卷风西南密苏里镇50000居民。161人丧生,成千上万的建筑被毁。《乔普林全球》不畏困难的工作条件,在龙卷风之后依旧为全球读者提供报道。
最佳微纪录片奖
作品名称:《摆动》
导演:Grzegorz Hartfiel(波兰)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Krzysztof Suchodolski
内容介绍:波兰艺术家利用机械摆动原理改变其绘画方式和绘画作品的心路历程纪录。
最佳短纪录片奖
作品名称:《青春致敬青春》
导演:佟晟嘉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雷禾传媒
内容介绍:在不同的历史悬念中,用蒙太奇手法,穿梭于幸存老兵与今天的年轻人之间:同样的苦闷,不同的时代;同样的爱情与梦想,不同的时代;我们和他们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最佳长纪录片奖
作品名称:《溯流之河》(获2013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大奖)
导演:Kalyanee Mam(美国)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Migrant Films、Documentation Center of Cambodia
内容介绍:纪录了三位柬埔寨少年如何在传统生活方式与不断逼近的现代化发展中苦苦挣扎的故事。从柬埔寨的森林到河流,从质朴宜人的稻田到首都脉动的心脏地带,急剧变化的力量不仅改变了柬埔寨美丽风景,也改变了那里人们的梦想。
评委会大奖
作品名称:《乡村里的中国》
导演:焦波
制片机构/个人名称:中央新影集团
内容介绍:杓峪村位于中国沂蒙山区,通过跟踪纪录几个人物和家庭一年的生活轨迹,勾勒出一幅中国农村生活画卷,在时代脉搏下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和发生的变革,展现了这块土地上的农民始终对生活报以热情和希望,生生不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